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
姓名:杨再顺
班级:2013级非师范班 学号:222013332022004
我是个爱读古典诗词的学生,对毛主席的诗词也是颇为赞赏,喜欢他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佩服他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大气,也为他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乐观而绝倒。怀着一种崇敬而憧憬的心情,在一个闲适的周末,我独自坐在图书馆的自习室,翻开一本厚厚的《毛泽东选集》,选了几篇文章来读,无论是纵横捭阖的《矛盾论》还是汪洋恣肆的《井冈山的斗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最让我回味的就是毛主席在一九二八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触良多,今天就姑且借这次机会倾吐出来。
我先来说说这篇文章给我的整体印象。毛主席的文风向来是瘦削峻刻,一针见血,颇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王荆公之风,这让我十分敬佩,毕竟毛主席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的可谓是深刻,再加上个别文言句式的运用以及典故的穿插引用,使得其古文功底可见一斑。整篇文章从大范围角度分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在白色恐怖统治下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并指出建设党和军队以及未来反对国民党统治斗争中应该如何正确做的建议。其中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条件和主要原因。原因分析的非常透彻,观点也很犀利和到位,延续了毛主席一贯一针见血的文字风格。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为国内的政治状况,这是整篇文章的起点,概括了当时一九二八年的全国政治状况,其实也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开头引言一段就用简洁的话语把背景交代了一遍,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当时为中共中央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因为当时湘赣边界的武装割据斗争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毛泽东作为政治指示以及总结就写下来这篇文章,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给那些在心理上因为一次斗争失败而丧失前进的斗志的官兵鼓励,告诉他们只有坚持党的正确决策,中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就一定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现实,农村革命根据地也会一天比一天的壮大起来。因此开头对国内都 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就必须要求非常准确到位,而毛主席的文笔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高度。概括来说,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战争不断,这为中国的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方面促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因此各路军阀和国民党内部自顾不暇,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即中国共产党便能在其缝隙中更好的团结各大工农阶级以及少数民主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另一方面无论是哪一方面胜利或失败,买办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势力都会相对削弱,他们需要时间来修复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毛泽东对当时的政治状况预测的相当精妙,从后来的中原大战,即山西军阀阎锡山联手白崇禧,冯玉祥的军队与蒋介石的军队进行战争来看,证明了这次分析是相当到位的其提出的指示性政策也是正确的。第二个部分就重点讲述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一下几点,一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它不同于其他殖民地或殖民国家,因为中国是不被外过殖民殖民主义者直接统治的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方式则是寻找代理人,前是袁世凯,后是蒋介石,这也是半殖民地的特征之一。第二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区域特殊性,他并不是在西南,云南,贵州等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进行民主革命斗争后工农阶级日益壮大的湖南,江西等省,因为这些地方的红军都经历古民主的政治训练和接受过国民革命的影响,因此其斗争性更穷,经验也等丰富。第
三则是小地方民众政权的存在是全国革命形势的导向标。正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一样,中国各地的革命根据地遍地生根,星星之火可以成就燎原之势,促进民主革命的整体发展。第四则是正规红军的存在。打仗还是要靠经历过长期作战经历的正规军队,赤卫队,民兵是无法长期与白色军队进行抗争的。第五是共产党组织力量的强大和他的的政策的不失误、之后作者又谈到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并且深刻分析八月失败的原因就是采取了冒进政策,并且充分肯定了湘赣边界割据局面的在整个湘赣鄂三省的地位,以及当中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还谈到了经济问题,如何在未来战争中愈加扩大的情况下解决武装割据地的衣食住行问题,这也是关键所在。最后提出了建设和巩固军事根据地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个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