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

1、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 (1)统计常模 (2)社会规范 (3)生活适应 (4)临床诊断 (5)主管经验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自我意识良好 (2)人格健全 (3)智力正常 (4)情绪乐观 (5)意志坚定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良好

(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3、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4、心理健康的目标:

(1)基础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由于心理疾病的产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2)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

达到自我实现。

(3)终极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

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5、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自我意识:①自我认识 ②自我接纳 ③自我完善 (2)人际关系:①师生关系

②同伴关系 ③亲子关系 ④异性关系

(3)学习问题:①学习动机

②学习策略 ③考试焦虑

(4)生活问题:①情绪

②休闲 ③职业

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 (1)体验性原则 (2)相容性原则

8、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 (1)学科课程 (2)活动课程 (3)环境课程

(4)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9、心理咨询的种类: 根据对象(1)直接咨询 间接咨询

根据来访者人数(2)个别咨询 小组咨询

根据提供的场地和媒介(3)门诊咨询 信函咨询 现场咨询 电话咨询 网络咨询

10、心理咨询的过程: (1)信息收集阶段 (2)分析诊断阶段 (3)目标确立阶段 (4)方案探讨阶段 (5)行动实施阶段 (6)结束阶段

11、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 (1)同感 (2)尊重 (3)真诚 (4)积极关注

12、心理咨询的干预技术:

(1)情感干预的技术:①情感表达的技术:倾诉宣泄。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 ②情感辨析的技术 ③情感整合的技术

(2)行为干预的技术:①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强化。行为契约。代币系统。

②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消退。隔离。反应代价。矫枉过正。 ③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塑造。渐隐。连锁。

(3)认知干预的技术:①认知改变的技术:去灾难法。再归因法。排除自我中心法。

理解特殊意义法。质疑绝对化法。

②自我管理的技术:家庭作业。活动规划表。渐进性作业。 13、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 (1)教育的功能 (2)发展的功能 (3)预防的功能 (4)治疗的功能

14、团体咨询的一般方法: (1)团体讨论 (2)角色扮演法 (3)行为训练 (4)心理剧

15、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策略: (1)评估策略 (2)期待策略 (3)情感策略 (4)威信策略 (5)信息策略 (6)交往策略 (7)维持策略

16、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2)完善学校管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 (3)注重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7、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 (2)亲子关系

(3)教养方式:父母的情绪。父母的行为。父母的信念。 18、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1)从父母自我改变做起 (2)身教重于言教

(3)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 (4)让孩子自己成长 (5)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19、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 (1)尊重与信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