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视台要瞄准“农”字做文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层电视台要瞄准“农”字做文章

作者:李苏雅

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14期

【摘要】农业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心所在,宣传和服务好“三农”工作,是新时期媒体人的职责所系。对于上承城市、下接农村的基层电视台来说,更是宣传的源头和立台之本。不过近年来,由于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媒体对农宣传曾一度沉入低谷,造成基层电视台宣传功能发挥不充分,收视率连年下降。对此,基层电视台要走出困境,笔者认为就要瞄准“农”字做文章,把节目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关键词】基层电视台;三农;服务;涉农部门合作

作为基层电视台,其服务空间是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因此,办好对农节目便是立台之本,也是媒体人为“三农”服务的职责所在,近年来,通过在基层电视台十余年的工作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电视台要办好对农节目,就要坚持做到“三贴近”原则,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真正把服务好“三农”作为办好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准确定位农村,增强服务意识

面对日趋激烈的频道竞争,基层电视台有地域小、设备差、专业人员少的诸多不利因素,但也有离农村近、了解农民和地方特色明显的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那就要准确定位农村,瞄准农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民的生活状况,农村的社会面貌如何,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作为基层电视台是当地的主要媒体,直接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观众大多是农民,从办台思想及自身发展考虑,都要牢牢地占领农村主阵地,围绕“农”字做文章。在对农节目的定位中深思熟虑,要针对农民信息比较闭塞的情况、农村经营比较分散的实际,及时的宣传农业信息、分析当前的市场行情,为农民进入市场指路搭桥;及时的传播农业新科技,为农民增收提供渠道;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使农民开阔视野。要强化服务意识,立足实际,拓宽思路,加强对农宣传,满足群众需求。《金色沙澧》是我们台自办的对农栏目,栏目定位准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农民宣传报道推广农业新科技、新技术、农村致富典型、致富信息等,让栏目更加具有针对性、贴近性和感染力,栏目从开办就深受农民观众的欢迎和喜爱。2014年,我市新店镇周庄的草莓大丰收,可是销售渠道一直不顺畅,而且草莓又是应季水果,不耐储存,容易腐烂。这下急坏了广大的果农。栏目的记者听说此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联系种植大户,并且策划播出了《草莓熟了 果农愁了》等一系列的报道,节目播出后不但吸引了水果批发商,还引来了广大的市民前去采摘。很快农户的困难就迎刃而解,节目不但帮果农找出路,分忧解难,还给市民提供了周末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我们的电视台在这一事件中也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真是一举多得。 二、办平民节目 提高收视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层电视台办电视节目就是要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只有扎根于当地观众的需求,力求平民化,才会吸引他们的眼球,才能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如果做一个调查问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大多数的人一定会回答,与自己接近的、熟悉的和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诚然没有泥土的芳香就不能诱人,闻不到乡土的气息就难以产生亲切的感受。如果让一个河南的农民看交响乐,大概他不会看太久,相比较豫剧就能让他们从头看到尾,看得津津有味。当地人关心的是当地的事情,有时央视、省级卫视报道的事情离当地的生活太遥远,农民更愿意看到自己家门口发生的事情,哪家的媳妇最孝顺,哪家的小狗会杂技,哪里又出现了致富带头人等等,这些生活化、平民化的内容更符合观众关注周边的心里特点。

当然,强调对农节目的平民化、泥土味,也不等同于天天一张面孔,年年唱“四季歌”,还要按照“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立足实际,满足当地农民的口味。另外,要把对农节目做得可视性高,让农民好看、想看、耐看,还要在节目的编排和包装上下功夫。精心的选择素材,声、画、音做到和谐统一,运用多媒体和动画效果,灵活、形象的表达主题,还可加入特技、抠像等新手段加以辅助,增加可看性。近几年还有一些电视台开始大胆的采用“本土化”播报,一开口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这也是电视节目的一大创新。河南电视台农业频道的《村长开会》栏目,就是一个主持人用河南地方方言进行播报和解说的栏目,无论从节目形式、内容安排、板块设置等方面都很新颖,不仅体现了明显的平民化特点,还提升了节目的人气,让收视率大大提高。

三、增强互动 与涉农部门密切合作

电视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各个阶层观众的广泛参与,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应该像一道大餐一样,色、香、味俱佳。所以,基层电视台在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除了考虑定位和平民化,还应当在与观众的交流与参与意识上下功夫。近年来,互动手段的更新、形式的多样、互动回报的增大,都是增强观众参与意识的有效手段。“有奖收视”、“新闻热线”、关注微博、微信有红包等等,这一系列的手段都是为了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此外,还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我们台在办《金色沙澧》节目时,就和农业、烟草、畜牧等涉农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为这些部门提供宣传的窗口,涉农部门为我们电视台提供报道线索和专业指导,把农技专家、种田能手请进摄像镜头,通过科技讲座、现身说法,增强节目的贴近性和可看性。今年春天阴雨绵绵,针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做了一期节目,邀请了我市高级农艺师来给农民讲解,在稀释农药问题上,本来应该是多少的PPM(百万分之比)兑多少的水,怕农民朋友不易掌握,我们提前就做好沟通,讲解变为一桶水加几瓶盖的农药。这样一来,更直观,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当然更受农民观众的喜爱。 四、取信于“农” 加强队伍建设

农民由于受文化程度不高、生活环境封闭的影响,收视特点跟城市观众不同,对农节目要办得通俗易懂、贴近实际、有实用价值,农民希望通过看节目能对生产或者生活有所帮助。但是在有些农业科技栏目当中,个别编辑记者对农村政策理解不深,对一些专业的生产知识不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在栏目解说中说外行话、学术味道太浓、与农民的理解水平不相适宜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会给“三农”工作造成损失,还会大大降低农民对节目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到电视台整体的收视率。因此,我们在开办《金色沙澧》栏目的过程中,经常请农技人员为节目把关,新品种的推荐,新技术的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农业结构调整等等方面的稿子,在节目播出之前,都要请专业的人员审看。在每一期对农节目的创作前,都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农村生活第一线进行采访和调研,制定策划报道方案,减少片面性和盲目性。在节目播出后,对播出内容进行跟踪调查服务,结合农民观众的来信来访,详细了解播出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栏目。

对农节目针对性强、专业性强,这就要求基层电视台对农节目的编辑、记者、主持人要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听懂农民的“土语”、“行话”,要熟悉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规律,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把话筒交给农民,和农民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多一些平易近人,少一些高调官腔;多一些亲和力,少一些距离感。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给自己“充电”,多进行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锻炼工作能力,夯实内功,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善于发现农家小事中的闪光点,找准国事、家事和天下事的联系点,独具匠心,去粗取精。用心感受百姓的心声,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总之,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十分重视,“三农”的特殊性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而基层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不仅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需要,也是当地农民观众的需要,更是基层电视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广大的农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这片田野上充满了希望。相信有了农村广袤而肥沃的土壤,有我们基层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农电视节目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做越强,充满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参考文献:

[1]赵亚峰.电视对农报道的崭新视角[J].中原声屏,2008,(6)6-7 [2]韩辉.对农节目的媒介现实与转型路径[J].视听界,2007,(23)

[作者简介:李苏雅(1980-),女,汉族,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助理编辑,主要研究新闻理论探讨,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河南省新闻奖,撰写的论文有一篇曾在新闻核心期刊发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