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写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写作问题分析及对策

研究

摘 要:少数民族汉语写作和提高汉语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汉语写作能力差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我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写作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其中主观,客观上的原因,提出一些对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培养写作在提高汉语水平与掌握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进而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汉语写作 分析 对策

1.前言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交流渠道的多样化,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正日益加深,这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形势、新变化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迅速有效地提高汉语综合能力,为民族之间加强沟通和少数民族发展创造条件和基础。

自1996年起,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进入新疆,翻开了新疆民族双语教学历史新篇章,使新疆的民族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各高校已经使用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又是双语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HSK到MHK ,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不同。现行的考试是对听、说、读、写的全面考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在以汉语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社会中,必须掌握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所以无论是在民族汉考(MHK)的哪个级别,都应该非常重视对“写”的能力的考查。这里所谓的“写”,不仅包括对汉字的书写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汉语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汉语的过程中,写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汉语写作能力较弱的问题。本文对我院汉语言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汉语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现状与存在问题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掌握语言技能,具备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作是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学习语言必备的基础技能。如若缺乏书面表达能力必然导致语言技能不全面,从而影响到整体语言的提高。换言之,没有书面表达的配合,语言学习达到了一定阶段,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水平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形成瓶颈效应。

目前,大学阶段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知识储备,运用汉语造词造句并不困难,但是一提到写作文,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便面泛愁容,写不出东西来,汉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目前新疆各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汉语写作是今后踏上社会的敲门砖之一,写作能力往往代表着学习者的汉语水

1

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平。撰写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毕业论文以及求职信等应用文体,这些都是检验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的试金石,尤其是毕业论文的质量,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的评定标准之一。如果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口头表达的十分流利,但书面表达却一塌糊涂,用人单位即使录用了,也将会影响其长远发展。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以及自身经验的总结等形式,对我院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的写作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归纳、总结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写作技能的掌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不会审题,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易跑题;文章结构不完整,格式不正确;文章逻辑混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词不达意,或寥寥几句;错别字过多,词语使用不恰当,搭配不当,句子的语法不正确;段落与段落之间没有衔接、照应,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不符合汉语习惯。

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视,如何提高汉语写作能力,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思考、并主动解决的问题。

3.少数民族大学生写作能力较弱的原因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写作能力较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文学课程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排斥,这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也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其次,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始终没有得到普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大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高的状况,还与以下几个原因有直接关系。

3.1 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够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写作能力高低与写作基础有直接的关系。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写作能力低,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中小学汉语学习阶段没有较好的汉语语言功底,加之部分双语教师自身汉语水平有限,缺乏一定的写作能力,因而致使少数民族学生写作功底不扎实,缺乏词汇量,出现语法和书写错误,逻辑性差,说话无条理的现象。以至于进入大学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写作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目前,我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汉语知识薄弱而多出现:文章松散不连贯,段内、段与段之间结构松散,内容与主题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缺乏衔接手段的现象,致使行文不流畅等现象。 3.2学生从写作课程中收益甚微

目前,多数高校中都开设了汉语写作课程,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写作基本理论讲授上,写作训练处于应付和不规范状态。或者是课时有限,或者是因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过一些写作知识而不够重视,或者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以至于写作这门课程开设的最终结果常常只是学生获得课程成绩,而实际写作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3.3学生重口语轻写作,存在“口语首位”的现象

当今社会,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是迈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在众多的面试考核

2

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中,流利口语是各单位的重要考核标准,因而部分大学生认为学好汉语,口语应摆在首位,相比之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普遍不够重视,认为写作的价值并不明显,而且写作难度较大,对汉语写作缺乏兴趣,学习者尽量回避汉语写作训练,不愿勤动笔、多练习,过分依赖老师。但是随着双语教学的改革,无论是MHK考试还是单位的录用考试都要经过笔试和写作能力的测试,如果你的口语很好,但是写作能力很差,也不能称得上学好了汉语。

3.4文化差异的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属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因此,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制约少数大民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组织语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先用母语的思维方式组织本民族语,然后再翻译成汉语,书写成文,那么自然存在句子不连贯、不通顺的情况。同时,由于文化差异使学习者不能较好的理解汉语成语、谚语、典故等一些文化内涵的深刻知识,在写作过程中便会出现词穷、用词不当的现象。这给写作能力提高带来的阻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4.提高汉语写作能力的对策

既然发现了目前汉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努力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从学生自身做起,发现自己在汉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写作能力是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共同配合下完成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阅读习惯、积累经验,引导他们逐步进入写作环境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差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采取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措施和方法。对于后进生要引导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培养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材施教。

然而,汉语写作能力是否能够提高,最终还是取决于学习主体——学生。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应该明确学习汉语写作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其次,注重日常积累,多读多写,以读促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再次,训练相应的写作技能,掌握汉语的衔接手段;最后,及时对所写文章进行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不断总结,完善与提高。

4.1正确认识汉语写作的重要性,明确写作的目标

汉语写作虽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学习者应正确对待汉语写作,对其树立信心,认识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相应的目标。笔者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状,将专业班级分为三个阶段,暂拟定一份写作能力阶段目标表格,供各位老师、学生参考使用。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