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圣人无常师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3(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②吾从而师之 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说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道: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道理

③吾师道也 名词,道理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名词,道理

惑: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③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用作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11

乎:①生乎吾前 介词,在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介词,比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词,在

(2)翻译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判断句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宾短语后置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3)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4)略

三.小结

【同步测试】

1.B 2.B 3. C 4. 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师说》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

【学习过程】

一 1.(1)一词多义

师: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名词,老师

③或师焉,或不焉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音乐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道: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名词,道理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名词,知识水平

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名词,风尚

惑: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12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之:①结构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②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助词,的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代童子

④彼童子之师 助词,的

⑤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代词,代童子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其:①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代词,他们

②其皆出于此乎 助词,表推测语气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代词,他的;代词,他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代词,那些

⑤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他们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 助词,表反问语气

(2)词类活用

①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前边的圣、愚,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③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形容词的意名词,老师

动用法,以……为耻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名词,老师

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贤:①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形容词用 ⑤不耻相师 耻,形容词的意作名词,贤能

动用法,以……为耻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形容词,贤 ⑥位卑则足羞 羞,形容词的意明

动用法,感到羞愧

(2)词类活用

2.翻译下列句子:略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名词用作 3.①承上启下。 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 2.略

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

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3.(1)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 (2)举例和引用论证。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 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的结论。 递进关系 三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六经本文。 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③在本段论述中,作者情感有什么变化?请

根据语气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来分析。 (2)于:①不拘于时 介词,被 由推测到肯定到反诘。其皆出于此乎?推测 ②学于余 介词,向

语气/吾未见其明也 肯定语气/其可怪也欤,感叹

反问 2. 略 ④小结本段:作者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1)(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批判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 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二 1.(1)一词多义

(2)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师:①圣人无常师 名词,老师 四.略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名词

13

【同步练习】

一、1. C 2.D 3.B 4.D. 5.D

二、(一)6. C. 7.D. 8.B.9.D.

(二)10. A. 11. D.12. (1)C.(2)A.

1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