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
【2020年上海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在错误中学习 黄永武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要不怕错误去尝试,才有机会成功,于是有“自古成功在尝试”的说法。其实在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善”,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反观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踩他一脚,告诉他不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在他迷恋各国佳丽时诚恳告诉他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都会在错误中立即幡然改图,每次是在错误中学到很多,所以沈君烈说刘邦虽不读书,一生学问全在错误中得力。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wàng。”日胜反而灭亡,就是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就是一套僵化的战略。日败反而称王,就是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⑤“在错误中学习”当然不限于政治人物,古语早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不费纸学不好字,不费人也学不好医术。所有的“巧术”都是从“笨功夫”来的。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任何巧妙的境地,只要不怕反复的错误练习,便能达到。古谚又说:“习伏众神”,不断从错误中学习,便能征服一切神巧。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 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 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4.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wàng。( )
15.第③段“幡然改图”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16.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一項,填在第⑥段的横线上 (2分)
A.不但……反而 B.虽然……但是 C.不是……而是 D.即使……也
17.本文论证思路清晰,首先通过②③两段 的 事例对比,明确在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意义,进而又在第⑤段进一步
阐述 道理,从而更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论点: 。(8分) 18.下列诗句与本文阐述的观点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知耻后勇幡然悟,一改往昔立志新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 14.王(2分)
15.刘邦很快彻底地改变原有的错误做法(3分) 16. A(2分)
17.项羽百战百胜,却不知在错误中学习而兵败身亡(2分) 刘邦处处在错误中学习而最终成功(2分)各行各业都应在错误中学习(所有的“巧述”都是从“笨功夫”来的)(2分)在错误
1
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2分) 18. C(3分)
【2020年上海金山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因此,..
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
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令天却变成了常识。在历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完,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唱。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水远只是极少数人。
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这句话是献给他自己,也是献给同类,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15.第②段加点词“声音”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是从(1) ;(2) ;(3)“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三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17.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6分)
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守主义的代表者,在发表《历史的终结》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在发表《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他又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
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多半是内心强大的人。 B.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伟大,在于他们对人们原有错误的认识破旧立新。 C.真正有思想的人,他们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很少有人能达到。 D.对于那些承担着社会良心的思想家,我们要承认他们的价值。
2
【答案】
15.意见(观点、看法)
16.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1)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2)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17.第⑤段,这段文字讲了福山面对社会舆论,远离社交,保持独立,与该段观点“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任何与尊严”相一致。同时,与第段中国思想家的事例,从中外两方面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全面。 18.A
【2020年上海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8分)
关于生活(有删改)
①毕生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尔兰革命家毛德曾说:“我生活,别人仅仅是生存而已。”此话虽极自负,却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究竟怎样才算是在“生活”? ②不畏惧生存之苦,而以美的创造为乐是真正会生活之人的共同之处,庸碌之辈却只会过日子。前者可谓超越了生存,后者则为生存所局限,叶芝认为:美是由三类人造就的。贵族造就了美的风度,因为他们在世间的地位使他们超乎生存的恐惧之上;农民造就了美的故事和信仰,因为他们无可丧失,故无所畏惧;艺术家则造就了其余的一切,因为他们天生就充满无畏的精神。叶芝的分类未必为一般人所认同,但他讲的道理无疑是真实的。或问,声色犬马,种种娱乐,算不算超越生存。答曰:否。这些只是消费,而非创造。唯有智力创造和道德修养这样的高级游戏才是超越生存之本能,才使人之所以为人。
③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这样的人是在真正地生活。有钱如葛朗台、阿巴贡之流,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了攫取财富之上,蝇营狗苟,患得患失,是为守财奴。可见,能否超越生存,真正地生活,与贫富程度无关。对一种正当的事业或爱好执著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不仅可能超越生存,甚至可能不惜一切,伟大的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刀加颈项的关头,仍从容请求他们允许他画完几何图形。
④考学、求职时,人人都想从事自己爱好的专业,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愿以偿的。更可悲的是,有的人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高尚的爱好,这说明他们对生活几无兴趣,他们只是被动地生存,就像鱼群、鸟群或羊群中的一只,追逐着群体的流动。所以,应主动去探索自己爱好什么,并努力使之与学业、职业重合一致,这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⑤丰子恺先生如此解释其师李叔同的出家修佛:他把人生比作三层楼。底层是物质,二层是精神,三层是灵魂。李叔同弃底层而至二层再至三层,实现了真正的超越。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楼下的人是难以想象楼上的人所亲见的风光的。 14.究竟怎样才算是在“生活”?作者的观点是:(6分)
(1) (2) (3) 15.以下这段文字放入文中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5分)
贫穷如颜回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身居茅屋陋巷,生活清贫,但他人穷志不穷,安于其乐。正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是也。
16.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作用。(4分)
17.以下对选文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毛德的话引出了中心论点。
B.第②段中引用叶芝的观点是为了强调“无畏”的意义。 C.第③段中阿基米德的论据是对上文论述的深化。
D.第④段中“鱼群、鸟群或羊群”的比喻形象论述了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答案】
3
14.(1)不畏惧生存之苦,而以美的创造为乐。(2)要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3)应主动去探索自己爱好什么,并努力使之与学业、职业重合一致。(每点2分,共6分)
15.第③段(1分)。这段文字写颜回安贫乐道,可与第③段中葛朗台、阿巴贡等人虽富有却沦为守财奴的事实论据形成对比(2分),突出地论证了能否超越生存,真正地生活,与贫富程度无关(1分)。同时也具体论证了该段的观点“要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这样才能不为生存环境所影响。”(1分)
16.第⑥段引用《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句/将人生比喻为楼层(1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每个人都应(超越物质层面的生存,)追求精神乃至灵魂层面的/真正的生活(2分)。令读者回味/深思(1分)。
【2020年上海浦东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功名与功德
①“功名”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功业和名声”。纵观古今,人们对待功名的态度各有不同。
②孔子不反对追求功名,讲“见利思义”“富而可求也……吾亦为之”,但他尤其看重精神的“功名”,认为“仁义”比功名更重要。庄子对功名持超然的态度:“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还认为追求功名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功名使得人们相互倾轧,使人丧失自由。
③科举时代,世人热衷功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功名意识深入千家万户。人人能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明证。面对世人追逐的功名,当代国学大师熊十力的见解:“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世人因热衷功名、追逐功名,苦便随之而来;志学者因只求神清思澈,心地干净,便不以为乐,也不以为苦。
④追求功名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功名束缚,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讲过一个小故事:一学生来旁听,思维迅捷,课后常与他磋磨学问,更兼意趣相投。某日,这个学生踌躇着开口请求一封推荐信,他爽快应允,这学生便获得一份足够分量的“敲门砖”。然而,推荐信一出他便再无踪迹,先前的所作所为成了功利的假象。
⑤这位学生想获取功名固然无错,只是功利思想太强。像这种获取功名的做法,为仁德之士所不齿,而且这种人也很难有大作为。功利如同厚厚的灰尘遮蔽着我们的眼睛,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追求功名的真正意义。
⑥追求功名时,我们还要积累功德,否则,即便拥有了功名也可能失去。“功是善行,德是善心。”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从本质上讲,功德是利他的,是修养升华而成的一种帮助别人的智慧。对待功名、功德的态度,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品格和胸襟。焦裕禄心中只有“民利”,鞠躬尽瘁为兰考,从不考虑个人名利:钱学森坚决不同意为他自己立碑塑像,世人赞他“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们这种“名利于我如浮云”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对那些整天沉醉于功名富贵的人来说,不啻为一服清醒剂。
⑦ ,面对功名,我们要坚守本心,思想上保持一份清醒,行动上恪守一份理智。在追求功名时不断积累功德,形成正确的功名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选文有删改)
14.在第⑦段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追求功名危害性极大,应保持心地干净。 B.追求功名为世人所认同,但应取之有道。 C.功德是追求功名的修养,重在克己利他。 D.积累功德,有助于我们正确树立功名观。 16.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填空。(8 分)
文章从解说“功名”起笔,先阐述了 ,然后议论了 ,接着进一步阐明了 ,最后归结出
4
了 (中心论点)。
17.你是否赞同第⑥段画线句的说法?请用举例论证或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理由。(5分)
【答案】
14.(2分)因此(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 15.(3分)A
16.(8分)①人们对待功名的态度各有不同 ②我们应正确对待功名(我们不应该被功名束缚,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 ③追求功名时我们要积累功德 ④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功名观(我们要坚守本心,不断积累功德,形成正确的功名观)
17.(5分)说明:表明态度,1分,正确运用论证方法,2分:紧扣观点表述通顺,2分。 【示例】(1)同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中所想的从来不是什么功名,而是如何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让“全中国人不再挨饿”,“造福全人类”,这足以反映他的品格和胸襟。
(2)同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在功名面前始终保持“神清思澈,心地干净”,他一心辅助刘备父子,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展现了令人称颂的品格和胸襟。
【2020年上海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9分)
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
叶嘉莹
①英国有一位学者叫理查兹,举行了一场测验,让学生区别好诗和坏诗。由于学生对名诗人往往盲目崇拜,所以理查兹在测验时,隐去了作者的姓名。结果很多人把好诗当作了坏诗,把坏诗当作了好诗。
②那么,怎样判断一首诗的好坏呢?这就需要认清什么才是一首诗歌的重要质素。 ③以中国诗歌为例,我个人认为中国诗歌最重要的质素,就是那份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 ④《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首先我们心中要有一种感发,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也是好诗的第一质素。杜甫《曲江》诗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他看到一片花飞,就感到春光不完整了,等到狂风把万点繁红都吹落,当然更使人忧伤。这是他看到花飞花落引起的感动。
⑤我们也来做做理查兹的测试。我们将另一句诗与杜诗做一对比。晚唐诗人有诗云:“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来看杜的这句“群鸡正乱叫”,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前一句是好诗。你看,一条鱼跳出来横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这个形象就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黄莺穿过像丝线一样的柳条,就像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写得多形象。而“群鸡正乱叫”,大家一定说不好。
⑥评价诗的好坏,是不以外表是否美丽为标准的,诗歌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晚唐诗人的那句诗,外表很美,但只有文字和技巧,没有内心的感动。“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句子,是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不知家人生死存亡的长期隔绝和分离,回到自己家中写成的。它不美丽,却是一份深厚的亲切热烈的感情。所以,景物是大家所共见的,可你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
⑦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要在这完整的生命中有某一种作用才对。不是你选择几个漂亮的字就成了好诗,而是要看你选择的字对于传达你的感动是否适当。也就是说,写诗不是要找美的字,而是要找合适的字。
⑧杜甫在一些诗中用了许多“丑”字,他说“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又说“亲故伤老丑”,然而这是好诗,因为他所经历的是那样一种艰难困苦的生活,只有这些朴拙、丑陋的字才能适当地表现那种生活。
⑨最后,感发的生命是人们常会有的,然而它却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等种种不同,每一种感情都是不一样的。晏几道的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情景未尝不美丽,( )将晏几道的词与杜甫的诗一比较,就会发现,虽然晏几道的词非常清丽,非常美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