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

第九单元 幻想和想像

我 想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充分发挥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小小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全诗共5节,前4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1节写我愿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第2小节写我愿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最终长成绿色的帐篷;第3节写我愿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认识世界;第4节写我愿变做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最后一节虽然只有两行,却是诗歌的精妙之处,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一片童趣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写本课9个生字,识记8个生字,继续渗透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可以有多种方式,可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的愿望,也可以播放美丽景色的录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从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引出诗歌.

2、由于本诗充满了大胆,美好的想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画面,生动有趣,令人神往.因此,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相应的情境:鸟语花香,绿柳成荫,蓝天白云??也可以提示学生看插图,感受生活的美好,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自己也展开神奇的想象,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先进行说的训练,互相评价启发后,再写下来. 3、课文的第3小节,“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可启发学生想象:望到了什么?也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请学生各抒己见,而不必拘于一格.在学习完这一小节后,教师可让学生仿照此小节再编一段.

4、本诗生动、浅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如朗读,再如画画,或者请学生讲述自己读诗后所感受到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等.要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前4个小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散,教师可进行提示.然后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再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5、生字的识记仍要按照“字不离词”的原则进行,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

1

提高识字的效率.部分生字可以和形近字进行比较,如:汲—吸等.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复习记字的好方法,以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6、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摇( )营( )谷( )汲( ) 遥( )管( )容( )吸( ) 2、仿照第三段编写一段诗歌, 我想把 在 上. 多 , 多 . 啊, ——

是 . 相关资料 汲取:吸取. 柳絮:指柳树的种子.由于柳树的种子上有白色的毛能随风轻飞乱舞,似雪花,似棉絮,通常人们称之为柳絮.唐代诗人雍裕之形容它“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遍似雪,莫似鬓毛生”,概括出柳絮的主要特征.柳絮能随风飘的很远很远,这样柳树的种子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扎根.柳絮在中药里有疗创止血的功效.

精品教案

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根据诗歌内容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诗歌、随文识字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两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如:查字典、问别人、查找字条等)

2、自由朗读诗歌,自学不认识的字.(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

3、交流识字方法.

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认识字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树上两个杈.

2

“软”由“车”加“欠”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点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铃声一响进课堂.

(师要适时鼓励,表扬孩子的这些创新、发明,总结更好识字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内互读课文,说说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别是什么? 2、交流诗歌内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一小节:我想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 二小节:我想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长成“绿色帐篷”. 三小节:我想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

并引导学生想象“都望到了什么”?为什么说蓝天上是我的课堂呢? 四小节:我变做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 发散思维: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五小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飞到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3、指导朗读诗歌.

尤其是前四小节,每小节的倒数第二行,如“悠哇,悠哇”、“长啊,长啊”、“望啊,望啊”、“飞呀,飞呀”,要读的悠远、遐想.

4、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1)师: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边默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吗?

(2)学生活动: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都想到了什么?(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课件: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情景)

5、美读课文、练习背诵

(1)选好自己喜欢的小节,大声地、美美地读几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美读,师生评价. (3)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指导难字、练习书写.

师: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斋. (1)指导难字.(出示要写的字)

师:哪位书法家愿意为我们指点几个难字的写法? 学生可能指出:“悠”别忘了中间的竖;“营”要与“管”区分开. (2)练习书写. (3)组织评价.

二、思维发散、拓展延伸.

师:我们一起分享了冬冬的愿望.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许多想法要说呀?那就展开你的想象,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吧.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班内交流,师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的想法也很新奇,如果写下来,也会是一篇好的诗歌.你们能仿照课文第三小节把自己的想法编成诗歌吗?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