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金银复本位制:指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 在双本位制中,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时,市场价格高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场价格低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不断增加,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或称“格雷欣法则”。

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约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相关资产的协议。

看涨期权:是指买方预计某种资产的价格将会上涨时,就以一定的权利金购买在未来约定的时期内,以约定的价格买进该种资产的权利。

看跌期权:是指买方预计某种资产的价格将会下跌时,就以一定的权利金购买在未来约定的时期内,以约定的价格卖出该种资产的权利。

期货合约:是指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买卖合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货币需求:是指家庭、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一定的限度时,货币需求线呈水平状,表明此时的货币需求无限大,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这是因为人们预期利率一定会上升,人们纷纷抛出有价证券持有货币,此时的流动性偏好无限大,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指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多货币的货币。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普遍而持续的显著上涨过程。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预期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与控制货币供给量与利率水平,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与措施的总称。 货币供给:通常是指一定时点上经济活动中货币的存量。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就称为货币乘数。

派生存款:是指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创造出来的存款。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买进卖出有价证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定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恒久收入:是指个人预期未来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恒久收入不受暂时价格水平的影响,其变化主要取决于个人预期的未来收入等因素。

二、简答

1.简述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 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② 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③ 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④ 建立准备制度,金准备,又称黄金储备

2.当代信用的形式有哪些?为什么说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当代信用的形式有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国际信用:国与国之间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各种信用形式 政府间信用:指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指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所提供的信用。 ②银行信用的特点(1)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均有突破; (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状态的资本。 3.简述货币市场的类型

一、短期借贷市场 :借款期限在一年以内

二、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广)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市场(狭) 三、商业票据市场 :主指商业票据的流通及转让市场,包括票据承兑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 四、短期债券市场 :指发行和买卖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活动的总称 五、回购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六、CDs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4.简要说明我国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构成

我国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政策与监管金融机构组成。商业银行包括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总分行制的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5.简要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商业信用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借贷行为,它的局限性在于(1)严格的方向性(2)产业规模的约束性(3)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4)在管理和调节上的局限 银行信用的特点特点在于(1)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均有突破;(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3)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状态的资本。 6.简述国家信用的作用

(1)可以通过发放国库券来调节财政收支暂时的不平衡

(2)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向银行借款或透支、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 (3)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比如发行国债 7.简述关于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特和瑞典的俄林提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同时也抨击了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用公式表示为:DL=I+ΔMD SL=S+ΔMS

式中:DL——借贷资金的需求;SL——借贷资金的供给;

ΔMD——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ΔMS——该时期货币供给的改变量。 均衡条件为:I+ΔMD=S+ΔMS 8.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该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如果:以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那么, L1(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以L2表示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L2(r)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货币总需求可表示为:L=L1(Y)+L2(r)

结论:货币需求与利率有关。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但因为收入水平在短期内稳定不变,所以利率就成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9.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

边际生产效率↑→预期收益↑→投资需求↑→利率↑ 投资需求↑→国民收入↑→货币需求↑→利率↑ ②资金供求 利率水平主要由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③物价水平 物价↑→名义利率↑

④银行成本 贷款利率应高于银行的经营成本,保持合理的利差 ⑤中央银行的贴现率 再贴现率↑→借贷资金成本↑→市场利率↑

⑥国家经济政策 制定利率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依据。 ⑦国际利率水平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因而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较大。

10.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即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资产规模、负债规模占50%以上②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总分行制的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③城市商业银行④邮政储蓄银行。其中,国有独资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 11.什么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哪些?

①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②汇兑业务:是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受款人的一种业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