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开展各种互动活动,架起家庭与学校互通的桥梁。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理解与支持教育,营造有利于推进教育的良好氛围,我们可邀请家长来校深入课堂,透彻了解教育理念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创新的改革思路,家长听课后填写《家长观摩教学》反馈表,家长代表座谈会,针对反馈意见分别与教研室主任及有关老师进行沟通,校领导进行点评总结,促进教育教学

更上一个台阶。 面对有家教问题的学生,在分析了家长及家教的状况以后,我们开展了“让我们一起学”家庭亲子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如让家长通过和孩子一起参加升旗仪式、进课堂、在运动场等活动,气氛活跃热烈、情理交融、内容实在,体现了以学生和家长为主体,以趣味活动为载体,提高家长和孩子相互关爱的程度和互相合作的能力,成为了快乐的玩伴,在使学生学会感恩,富有爱心的同时,丰富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形式。参与活动的家庭能体验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方法上“重养育轻教育”,物质充足、沟通薄弱,更多满足于孩子吃饱穿暖,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是错误的家教方法,应更注重孩子的身理、心理、智力、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关注。推行了有关的家庭教育方法。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更新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为国育儿中的

作用。

我们对家庭教育工作满怀着真心诚意、深情热忱,用我们真心传递真情,用

热忱激发家长们对现在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

二、以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运用校本培训指导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为了让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时,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在指导的内容上层次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发挥一定的实效,因此,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校本培训,使我校能够具备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具备科学的指导方法和能力的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主要通过对教育工作的构成、学校教育的弥补、家庭教育的现状方面进行分析,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家庭教育

指导的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通过有效沟通以加强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观念束缚人。师道尊严,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这就很难与家长平等沟通而产生沟通障碍。家长也深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含蓄、内敛型文化的内在约束,许多人还不习惯、不愿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沟通意识不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它实质上是

一个深层的文化特性问题。 (二)家长方是消极、被动而非主动地参与沟通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从对教师与家长互动的观察和自身作为一名家长的体会来说,双方间的互动却大多数是属于“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互动。就是说,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了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而家长属于被动方,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不管是家访还是

家长会,家长往往更象是一个“听众”,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合作者。

(三)与学生家长职业、社会身份、文化背景差异相关的因素。这些差异,以及多元化的家庭文化,会在客观上造成沟通障碍。正视社会差异因素对沟通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重要的,但夸大其词又很不可取。因为社会因素丝毫不意味着教

师和家长之间必然出现现实的沟通障碍。 (四)对学生个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造成了沟通的困难。教育时空的不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在家长和教师之间产生了针对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信息不对称性”,这客观上给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造成困难。但在另一方

面,也正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才使得沟通成为必不可少。 校本培训,能够使教师进一步增强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素养,使广大家庭教育指导者通过培训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知识更俱系统性、完整性、深度性和广度性,并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除此,通过培训,使教师们尽可能的具备科学的指导开展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及面临的新问题。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能够使广大教师有效的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在指导理论、指导能力方面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探

索,以形成一支与本地区相适应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

校本培训还介绍了国外家庭教育的新的动态、新的趋势。培训使广大教师豁

然开朗。

三、注重内容和形式,实现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

和有效载体 自由、开放的多沟通渠道是使有效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一大保证。我们以提

高为目标,提高家长、学生素质,提高家校配合效果。

(一)教师和学生家长双方应建立起沟通的意愿

双方应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真正重视沟通。教师应当在通过多种方式与

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二)充分准备——实现良好沟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教师与家长谈话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约定,我们称之为正式沟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沟通。如果是前者,教师就要对所谈话题充分考虑,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如果是后者,教师就要善于“临阵磨枪”,将孩子在校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向家长反映,并提出希望沟通的

目的与计划。

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很多都是不期而遇的非正式沟通。因此,教师平时对每位

学生都应心中有数,同时要熟练运用各种沟通策略与方法。 (三)构筑信任平台——教师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 信任是教师实现与学生家长实现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

着谈话效果。

构筑信任,就要充分发挥“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师工作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爱”主要体现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上。只有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有效地缩短家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大

大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构筑信任,谈话的态度、语气务必热心真诚。诚恳意味着不推诿责任,敢说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不怕丢面子。对工作中处理不当的问题,有勇气向家长致以歉意。不欺骗,说真话,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对家长的需要,能办则办,办则办好;不能办,则坦言相告,争取他们的谅解。同时要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引导家长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平等商讨,

得家长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认同。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信任是沟通的重要前提,而沟通实践本身又是促进家长对教师信任程度提升的手段或途径。所以,建构信任必须在反复多次的沟通行动中得以加强。 提高了家长的素质。通过各种活动,家长的积极参与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有很大转变,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家长自身素

质不断提高。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互动中父母们行为的点点滴滴感染着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逐渐产生了上进愿望和积极行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更高,进步

更快。 提高了家校配合教育的新效果。通过互动,不仅家长、孩子之间容易沟通,家长与老师也更容易沟通,这一系列可喜现象或大或小地拓展了家庭教育的空间、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正确的家庭教育又能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使孩子在家庭、学校中享有一致的教育,从

而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新效果。

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创设最佳条件,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取

得更大的成果。

(四)坚持差异原则——多元化的方法策略选择

坚持差异主义,根源在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情境本身是多样化的。法无定则,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用兵之妙,存乎一心”。质言之,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

同的方法策略。

——考虑家长的身份、文化程度方面的多样化。

——考虑家长的个性多元化。对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而对于性格随和,通情达理的家长,要在友好交谈中用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不能因他们“好说话”而冷淡了他们。对于那些快人快语、胸无城府的家长,他们的性格外露,不喜隐瞒,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且心口一致。教师与

他们谈话时也要干脆利落,让家长看到你的直率,感到你可以信赖。对说话弯弯绕的家长,则要集中精力听出他们表达的中心,对未听清的,则要通过提问让他

们表达清楚;意思含混的,还要细心琢磨,领会其主旨。 ——考虑家长情绪的复杂多变性。家长的情绪心境是沟通工作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一个因素。谈话时,教师处于谈话的主导地位,要察言观色根据家长的情绪运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对学校和老师有意见而处于气头上的家长,有强烈的排斥心理,这时教师不能火上浇油,而应努力使他们克制情绪,恢复常态后再相机而

动,对症下药。 ——考虑沟通情境的,顾虑家长的自尊心和面子。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

意这一点。

四、教师与家长沟通形式的多样化

(一)个别沟通

1.电话联系。常用的沟通形式,长处是及时方便,简单的问题(如迟到、缺课)一说就明,效率较高,但沟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易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效

果一般。

2.约请谈话。请家长在约定的时间到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告之情况,共商对策,处理发生的问题。这往往是问题发生后不得不做的补救事情。 3.家访。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进行家访,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融洽感情,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形成共识,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根据目的不同,家庭访问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了解信息型。这是一般性家访,适用于多数学生家庭。不一定亲身登门,也可以采取电话等通讯形式,也可以利用家长来校接孩子等机会,随时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主要内容是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周遭环境。①家长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情况,职业情况等;②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条件,家庭成员构成,学生父母感情情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等;③学生在家的情况,诸如学习环境,学

习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情况,家务劳动情况等。 ——具体目标型家访。 这是在了解性家访基础上对少数学生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家访,适用于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内容主要是向家长报告其子女的特殊

表现或突出问题,共同商讨协同解决的方式方法。 ——正式沟通型家访。这是旨在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情感,以实现良好配合的家访。适用于因学校、家庭彼此不了解,产生误解或分歧,造成配合欠佳的少数家庭。内容是提出问题,如实介绍情况,耐心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心平气和

地交换意见,沟通心理,争取实现协同教育。 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详尽而可行的计划。访问前,应考虑好与学生家长交谈的问题,要对学生近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必

要时还可以向各科任教师具体了解。只有家访前情况了解得充分,才能在与家长

交谈时把问题讲得确切有据,才能有说服力。 访问过程中,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教师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做到不夸大,不缩小。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即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再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上门告状”,滔滔不绝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学生的状,对学生的成绩和长处闭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孩子又觉得老师很可怕,很可恶。

(二)集体沟通

如何调动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认真思考并潜心研究的课题,要达到与家长成功沟通的目的,关键是变“旁观”为“参

与”。

1.在学期开学初热情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亲自考察、了解学校。 变学生家长消极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让家长在沟通中扮演主动积极的

角色。 充分发挥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德修养。

2.建立“家长自愿观摩日”制度。

一学期中有计划地组织数次邀请家长观摩的“半日开放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与学习,在半日开放活动中,我们把家长邀请来,观看半日学校教育活动,

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和学习。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种类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倡导“亲子互动”,学校利用一切机会,为“亲子互动”创设良好的氛围。学校每年的艺术节,我们都邀请家长参加。在每年的校园文化技能艺术节上,学校将师生文艺汇报演出和板报展示向家长开放,以弘扬文化专业教育的特色,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校园文化技能艺术节上,通过家长、学生共同娱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3.建立以家长为主角的新模式家长学校。

成立班级、学校各级“家长学校”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到二次各级家长委员会会议,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

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由家长座谈会现身说法,充分交流经验,让家长参与研讨和相互启发。我校召开的“今天我怎样做好家长”主题家长会,由家委会代表主持,学生代表以表演小品形式告诉家长哪些行为是学生受欢迎的家长行为,哪些是学生不受欢迎的家长行为,然后组织成功家长进行传经送宝,最后由教师作总结,从正面引导家长“今天我们怎样做好家长”这种形式新颖、贴近家庭教育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受到

家长们的好评。 家长座谈会是家长会是连接学校与家庭之间桥梁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家长关心、支持教师工作,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从近些年家长会的出勤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