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及馆藏文物解说词
一、总体概况
泗县博物馆位于县政府广场南侧,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6254平方米。一层为大厅、画像石厅和临时展厅;二层为泗县古代历史文明陈列;三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泗州戏介绍和中国古鞋博物馆。泗县博物馆建于2008年,2015年开始布展,它是一个集文物收藏、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二、馆内展陈情况介绍 一楼:画像石及重要碑刻展区
主要展示1997年泗县屏山镇洼张山汉墓和2013年大庄镇街南村汉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和泗县历史上遗留下来及近年出土的重要碑刻。洼张山位于泗县屏山镇沟赵村。1997年12月沟赵村农民赵光怀在洼张山西南坡拓荒时发现一根刻有花纹的石梁,疑是古墓,就电话报告县文物所,县文物所逐级上报到地区、省文物局。省文物局派员现场勘查并进行抢救性发掘。
古墓坐西面东长14米,由墓道、前室、天井和墓室组成,砖石结构、拱形墓顶已坍塌,被盗。只发现少量陶器、鎏金铜器、漆器残片,墓主骸骨已腐朽、移位、性别难辨。出土画像石62块,经专家认定该墓葬于东汉时期,墓主为列侯贵族或大官僚,具体姓名身份无法考证。当地称洼张山为秦山,山西有村庄名叫秦圩子,该村并无秦姓。民间传说该墓为小秦王墓,当是汉代秦王。至于是哪代秦王,无法考证,当地传说恐绝非空穴来风。该墓出土的六十二块画像石,内容涉及人物、动物、花鸟、兵器等。图案有车马图、狩猎图、劳作图、瑞兽图、迎宾图、铺首衔环图、(1.铺首衔环出现在商代,汉代的陶器、青铜器以及画像石、墓门及棺椁上均有出现。2.铺首所衔之环为门环,是用
来开关大门和扣门的。)朝拜图、百戏图、密戏图、歌舞娱乐图等等。画像石尺幅巨大、数量多、全国少见。从工艺上看,每块石头都打磨光滑,雕刻精细。有浅浮雕、阴线雕,线条流畅,人物、动物姿态纷呈、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大庄汉墓为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于2013年底,位置在大庄镇街南村南200米处,出土画像石现存6块,为墓葬外廓。画像石尺幅巨大,内容涉及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有农耕、车马出行、狩猎、驯兽、歌舞、斗鸡、杂技、餐饮、龙虎、朱雀等。工艺为阴线雕刻,线条粗放,手法写意。这两个墓葬画像石的出土,深刻地再现了汉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充分说明早在汉代泗县绘画雕刻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研究泗县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佐证。特别是大庄汉墓出土的画像石,杂技、驯兽表演,说明至少在汉代就有马戏表演,为宿州马戏之乡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画像石厅陈列展示画像精品三十余块。另外还有北宋、明清重要碑刻若干块。文物工艺价值都很高。画像石厅是博物馆重要的精品展厅之一。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以孝治天下”是汉朝的立国之本。两汉时期,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惠帝等。
汉代的丧葬习俗特点主要是厚葬、视死如生、墓祭之风。视死如生就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灵魂不灭的观念。在墓室的型制和结构上,尽量模仿活人住宅,有前室、中室、后室及侧室、耳室。分别安放棺椁、生活用品、用于“出行”的车马器等,有的甚至还有厨房和厕所等。在随葬品方面,也尽量应有尽有,几乎包括了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中国发现画像石的地域很广,分布区域主要有四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鄂北区;二是山东、苏北、皖北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区。此外,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现。)
二楼:泗县古代历史文明陈列
泗县古代历史文明陈列展示区,主要介绍泗县古代文明,历史故事、机构沿革。展示历年出土的各种文物。古代文明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史前文明:主要介绍三部分 一是淮河古象。
远古时期,泗县气候温暖湿润、草木繁盛,属亚热带气候,适宜大象生存。因而在泗县大地上生长着一种体型硕大,身无长毛,门齿向内弯曲,臼齿带有菱形花纹的大象。因为这种大象主要生活在淮河流域。近年来在淮河流域发现也比较集中,因此专家命名为淮河古菱齿象。这种古象主要生活在5—20万年前。由于气候变迁,环境突变。在数万年前像恐龙一样蹊跷灭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泗县屏山镇中苏村、丁湖镇刘圩村沱湖边水利工地曾分别出土两根古淮河象象牙化石。一根长3.75米,一根长2.15米。尤其是3.75米那根,曾轰动一时媒体争相报道。2009年中央电视台四套,走进宿州栏目组,曾对该象牙化石,进行深入调查走访报道。专家介绍该象牙化石,为目前最大的象牙化石之一。
二是新石器遗址。
泗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居住。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泗县有新石器晚期遗址十七处,大部分集中在泗县南部,草沟镇沱河沿岸地区。佘家台、杨家台遗址为其典型代表。上个世纪这些遗址曾出土大量石刀、石斧、骨针、鹿角、陶片等新石器时代文物。该展区对泗县新石器遗址分布,出土文物进行介绍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