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概论》 从自然辨证法看环境保护
曹源源
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431071661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人类作为文明史进程的主体,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同时群众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人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
关键词: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 环境保护
1.引言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然而,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生态,如何处理环境危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每个人都应保护好自然生态,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好转做出贡献。由此可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2中国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类, 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前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 后者则集中在城镇地区。而且, 中国不仅受到国内环境问题的困扰, 同时还面临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问题状况及发展趋势异常严峻。
1) 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 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
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 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目前总的状况是: 小片治理, 大片加重; 上游流失, 下游淤积; 灾害加剧, 恶性循环, 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根据计算,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约160万平方公里, 增长了38%, 占国土面积的1/6。
2) 土地荒漠化加剧
所谓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 甚至基本丧失。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3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6%, 其中土地沙质荒漠化( 简称土地沙化, 即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面积已达20万平方公里, 且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 3) 耕地减少, 土壤质量下降
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 有限的耕地是制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人地关系始终非常紧张。根据统计数字, 我国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人均耕地从1952年的 2.82亩下降到1995年的1.18亩。人口、耕地的逆向发展, 一方面形成中国农业极高的土地生产率和极低的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 对相对贫乏、潜力有限的耕地资源造成持久的压力。因而带来对土地的掠夺性索取, 重用轻养, 过分消耕地力, 造成土壤质量日趋下降。
4) 森林资源不容乐观
中国历史上曾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 但经历代的砍伐破坏, 中国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少林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据第三次全国森林清查(1984— 1988), 我国森林面积为12465万公顷, 覆盖率12.98%,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87年为31.1%); 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114公顷,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2%; 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8.30立方米,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7%。 5) 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我国草地资源约4亿公顷, 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可利用面积43亿亩, 其中北方草地33亿亩; 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不足4亩, 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我国天然草地的自然条件比较差, 草地的生产力较低, 其中, 中质低产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近1/4, 段质低产草地21.3%, 并且存在着退化、沙化和盐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6) 野生及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我国的生物资源相当丰富, 拥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 陆栖脊椎动物超过2300种, 生物多样性具世界第八位。由于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以及过渡捕猎、捕捞等, 使我国大量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种群数量减少, 很多物种已经或濒临灭绝。据估计, 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 20%处于濒危状态, 高于世界10— 15%的平均水平。
7)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忆立方米, 居世界第6位, 年均河川径流量约2.7万亿立方米, 人均径流昨不足2300立方米, 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 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 全国水资源的82%集中在耕地仅占全国36%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水资源的短缺对北方地
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影响很大, 短期内难以缓解。我国一方面水短缺, 另一方面浪费严重, 占农业用水绝大部分的灌溉用水的效率一般只有25-4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 单位产品的用水量高出发展国家几倍到几十倍。同时, 水环境污染也不断加剧水资源的紧缺。
8) 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损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尤以旱涝灾害威胁最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 旱涝灾害频繁, 历史上平均每两年发生较大旱涝灾害各一次。1949年以后, 我国灾害发生次数增多, 频率加快, 危害加重, 这与人类各种不合格开发活动导致自然生态失衡有密切关系.
3.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人类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为了自身生存和物质生产,大量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都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结果又消除了。美索布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利,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以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利,也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活动包括经济对于环境的改变,必将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本身。保护环境并非要环境恢复到完全天然的状态,而是要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保持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 十八大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4.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特定的关于“发展”的概念,是专指那种首先考虑生态代价、环境代价、既兼顾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和人口、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且不给环境带来破坏的发展。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量、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最终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因此,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需要我们联系发展的看问题。大自然并不是按照简单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