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基
1.生命体征(vital signs):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受大脑皮层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2.体温(body temperature):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3.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又称发热,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4.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称体温不升。 5.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动脉搏动,简称脉搏(pulse)。 6.脉率(pulse rate):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 7.脉律:指脉搏的节律性。反映左心室收缩情况,正常脉律跳动均匀规则,时间间隔相等。 8.心动过速(tachycardia):成人脉率超过100次/min,称心动过速(速脉)。体温每升1℃,成人脉率增加10次/min,儿童增加15次/min。见于发热、甲亢、心衰等。 9.心动过缓(bradycardia):成人脉率少于60次/min,称心动过缓(缓脉)。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10.血压(blood pressure):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强。一般指动脉血压。 11.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
12.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13.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1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 (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15.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产生动脉血压的心血管内血液充盈度,成人约为0.93kPa(7mmHg) 16.高血压(hypertension):指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7.低血压(hypotension):血压低于90/60mmHg。常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衰等。 18.呼吸(respiration):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19.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即肺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20.气体运输(gas transport):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至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至肺。
21.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即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22.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由肺的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又称黑-伯反射。 23.叩击(percussion):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振动,使分泌物松节而排出体外。 24.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积存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25.吸痰法(aspiration of sputum):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26.氧气疗法(oxygenic therapy):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促进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治疗方法。
27.冷、热疗法(cold and heat therapy):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收缩和扩张,以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治疗目的的方法。
28.继发效应(secondary effect):指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此现象称继发效应。
29.管饲饮食(tube feeding):指经胃肠道插入导管,给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营养液、水及药物的方法,是临床中提供或补充营养的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30.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31.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32.多尿(polyuria):指24h尿量超过2500ml。
33.少尿(oliguria):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
34.无尿(anuria)或尿闭(urodialysis):指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液产生者。
35.膀胱刺激征:由膀胱、尿道感染和机械性刺激所致,主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血尿。 36.尿濒(frequent micturition) :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37.尿急(urgent micturition) :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 38.尿痛(dysuria):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疼痛。
39.尿潴留(retention of urine):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40.尿失禁 (incontinence of urine):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41.导尿术(catheterization):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42.留置导尿管术(retention catheterization):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43.膀胱冲洗(bladder irrigation):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藉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 44.便秘(constipation):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45.粪便嵌塞(fecal impaction):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发生于慢秘者。 46.腹泻(diarrhea):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47.排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48.肠胀气(flatulence):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49.灌肠法(enema):-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50.给药(administering medication):即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51.口服给药法(administering oral medications):是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目的。 52.注射给药法(administering injection):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53.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I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54.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 ,H):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55.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56.静脉注射与静脉血标本采集法(intravenous injection ,IV and blood sampling):是自静脉注入药液或抽取静脉血标本的方法。
57.动脉注射与动脉血标本采集(arterial injection and blood sampling):是自动脉注入药液或抽取动脉血标本的方法。 58.雾化吸入法(Inhalation):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59.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60.晶体溶液(crystalloid solution):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液体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61.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分子量大,其溶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62.点滴系数: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称为该输液器的点滴系数(gtt/ml)。 63.输液微粒(infusion particle):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直径一般在1~15μm,少数较大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μm。 64.输液泵(infusion pump):机械或电子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65.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66.全血:指采集的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分为新鲜血和库存血两种。 67.新鲜血:指在4℃常用抗凝保鲜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基本保留血液所有成分。 68.库存血:4℃环境下可保存2~3周,含血液所有成分,但其有效成分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变化。 69.血型(blood group):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70.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将血型不相容的两种血液滴加于载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此现象称红细胞凝集。 71.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ing test):是检验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有无不相合抗体的方法。分直接(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间接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 若均未出现凝集反应或溶血,即交叉配血试验阴性,为配血相合,方可进行输血。 72.自体输血(autotransfusion):指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即回输自体血。最安全的输血方法。 73.成分输血(component transfusion):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根据患者需要,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再输入一种或多种成分至患者体内。
74.溶血反应: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溶血反应为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75.病情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患者信息的过程。 76.意识状态(consciousness):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77.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精神状态。 78.嗜睡(somnolence):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79.意识模糊(confusion):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80.昏睡(stupor):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状态。 81.昏迷(coma):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分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可对部分刺激产生反应;深昏迷者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82.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83.洗胃(gastric lavage):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和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