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的研究
课堂教学作为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场所,应是师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的教学观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过程中成果的鉴定大部分是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完成的。主要表现为目标单一,单纯地评价学生是否完成认知性任务,内容简单,形式单调。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仅仅停留在评价认知活动的层面上,就足够了吗?把丰富复杂的评价过程简化成认知活动的评价,使得每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得不到满足和发展,使得课堂中的动态交互活动变得机械、沉闷、程序化,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乐趣,导致学生厌学,最后使认知性任务也不可能有效地实现。
数学学科的评价必须超出和突破单一评价认知活动的传统框架,应从课堂评价对沉重学习活动的激励作用,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产生所期望的效应,使学生在学习中焕发生命力。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1)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学生在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智育得到发展很重要。因而首先要明确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是否正确,由此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求知欲。 (2)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
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在计算30度、31度、33度32度、32度、33度的平均数时,大多数学生的方法是(30+31+33+32+32+33)/6;这时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得出〔30+(0+1+3+2+2+3)〕/6,这时给学生以鼓励,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考风格,大力提倡,给予赞扬,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如一位教师在即将下课时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作如下评价:“今天一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学习提出疑问,然后全班共同讨论,解决了问题。这种学习方法体现了学习中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的评价,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通过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肯定,有利于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二、评价内容具体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看成自己最突出的需要。教师的评价会使他们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总是那么几句简单的评价无法明确地指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所以在评价目标多元化基础上要使评价的内容具体化。例如:在单元目标测评时,对暂时未达标的学生,暂时不给他们打分,待他们改正后重新评判。并批上“要是第一次就取得这样的成绩该多好呀!老师相信你今后一定能做到。”,“不要泄气,继续努力,
老师和同学们盼望你进步呢!”。
三、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 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为学生学习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所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形式要多样。
(1)通过富于童趣的卡通图涂色来评价学生课上的认知活动。将一小节内容分成若干小块,再将这些知识块组成学生熟悉的卡通图(每人一幅)。每堂课后,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涂上一块颜色,假如未达到要求,可通过课后努力掌握知识后再涂上。通过几堂课的学习,完成一幅完整的图。当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卡通图。大多数学生为早日完成图,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种评价形式形成的目的就是要对每个学生学习活动作出及时反馈并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用一些体现学生能力特点、兴趣爱好、气质特点的称号作为另一种评价形式。例如:同一节课上,对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可以分别授予他们“聪明的一休”、“小神医”等等。作为他们学习活动中创造性发挥的评价。
对学生求知活动进行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使这种评价客观、公正,更要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