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两段五步”法快速构思考场作文(改3)

“两段五步”法快速构思考场作文

——以2016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例

考场作文的写作,是在理解所提供的材料(题目、话题)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用故事诠释,或用道理阐述。具体来说,就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篇文章可以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也可以回答其中的两个或三个问题。

考场作文因受时间限制,需要我们快速构思。那么,如何快速构思呢?我们可以采用“两段五步”法。为了更有针对性,我们以2016年全国1卷作文题为例加以说明。

一、研读材料,确立范围

这是构思的第一阶段,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研读材料(题目、话题)。就是先弄清楚所给材料的主旨是什么。弄清了主旨才能确定写作方向。2016年高考全国1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共有四个画面,可分为两组。其内容是表现两个孩子得到不同分数时的不同待遇。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脸上留下的是吻印,寓意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夸奖;第二次考了98分,脸上留下的是掌印,寓意孩子因为差2分未得满分而被父母责罚。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脸上留下的是掌印,寓意孩子受到了责罚;第二次考了61分,脸上留下的是吻印,寓意孩子因为6分的进步受到了父母的夸奖。从整体上看,两个孩子的不同遭遇都是由考试成绩引发的,由此我们便可以确定大致的写作范围了。

第二步,提炼话题(话题作文可省略此步)。就是思考根据材料的主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要尽可能全面地列出能够提炼出的话题。从漫画的整体看,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何看待孩子(学生)的考试分数(成绩)”“怎样才算完美”“分数与能力”等话题。从第一个孩子的遭遇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何看待孩子(学生)的退步(不足)”“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等话题;从第二个孩子的遭遇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何看待孩子(学生)的进步”“如何激励孩子”等话题。

第三步,确立观点。有了话题,再在此基础上提炼观点。每一个话题都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开展论述,每一个角度都是一个观点。譬如,由“如何看待孩子(学生)的考试分数”这一话题我们可以确立“不以分数论英雄”“分数不是唯一”“分数(成绩)不等于能力”等观点;由“如何看待孩子(学生)的退步(不足)”这一话题我们可以确立“不要苛求孩子”“要允许孩子犯错”等观点;由“如何看待孩子(学生)的进步”这一话题我们可以确立“多给孩子(学生)一些激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观点。(我们认为,由孩子引申到社会也是可以的)

第四步,选择决定。观点确立后,从所确立的观点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观点。

当然,这里所说的几步并非泾渭分明的,很多时候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分步说明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已。

二、确定方向,精准发力

1

这是构思的第二阶段。

选择好适合自己写作的观点后,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思考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哪一个问题,以及选择什么形式(文体)回答。这是构思的第五步。一般来说,话题适合回答“是什么”,观点适合回答“为什么”“怎么办”。譬如,“是什么”,可以回答“完美是什么”,“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则可以回答“为什么分数并不是唯一的”,“为什么要多给孩子一些激励”,“为什么不要苛求孩子”;“怎么办”,则可以回答“如何激励孩子”“如何看待孩子(学生)的不足”等。三个问题都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直接回答,也可以用自身的经历或一个故事来诠释。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下面我们仍以2016年全国1卷的作文题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一)回答“是什么”

回答“是什么”主要诠释或阐述题目(或论点、论题、话题)的内涵或外延。回答“是什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思考。

一是阐述题目(或论点、论题、话题)的内涵或外延

正面阐述题目(或论点、论题、话题)的内涵,就是直接告诉读者,可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哪些层次去理解题目(论点、论题、话题)。基本模式是“??是??”,或“??就是??”。

阐述题目(或论点、论题、话题)的外延就是告诉读者题目(或论点、论题、话题)可能涉及的范围。如“怎样才算完美”这个话题,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这样构思:

完美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完美要容忍不足的存在;有时候不完美也是一种美。(阐述内涵)

世界因缺陷而精彩:山河因缺陷而造就千姿百态的风景;动、植物因缺陷而造就丰富的种类;人类因不完美而造就各种奇才。(阐述外延)

如果写记叙文则可以编写一个因追求分数(完美)而导致身心俱疲的故事,诠释什么是完美,或者诠释满分不一定就是完美。

二是阐述不同概念(观点)的差异或区别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观点,我们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所论述的概念与其他概念或观点的差别。基本的模式是“??不是??”“??不同于??”。如“分数与能力”这个话题,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这样构思:

分数与能力的内涵不同;分数与能力的关系:高分可能高能但不一定高能;低分可能低能但不等于低能。

如果写记叙文,则可以编一个一位家长不刻意追求孩子的成绩而注重孩子能力培养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以此诠释自己对“分数与能力”的理解。

回答“是什么”时要注意几点:一是这类文章可以没有中心论点,只有一个中心论题或话题。虽然没有中心论点,但不能没有中心。二是可以将大论题分解成几个小的命题,然后一一论述。分解的方法可以

2

从词义的角度阐述,也可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阐述,有几种理解就可分几点谈。三是分解出来的小命题要紧扣大论题,每一个小命题都是大论题的一个方面,都是为了强化大论题,它们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四是阐述时不要求定义式的,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

(二)回答“为什么”

回答“为什么”就是向读者说明自己的观点、主张为什么是正确的。对于要肯定的事物,可以说明原因,阐明意义(必要性、重要性、目的性、可能性),推理结果,揭示本质;对于要否定的事物,可以揭示它的谬误和危害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一是说明原因

说明原因就是告诉读者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能够成立,或者说,自己这样主张的理由是什么。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情形,你和某个人面对面地探讨一个问题,对方不赞成你的观点,你就要找理由说服他,让他赞成你的观点。理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在一篇文章中,能够列出三点理由就行了。一篇议论文就是不断地问为什么。如“不要苛求孩子”这个观点,如果写议论文,我们可以这样构思:

分数(成绩)不是孩子的成长的全部;要允许孩子存在不足;孩子是在波动中不断成长的。 二是阐明意义

阐明意义,就是解释、说明或阐发自己所提出的观点的作用、价值、影响,以此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因为意义是多方面的,所以意义分析也可以是多方面的。按时间分,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是指论点在当前的意义,就是所提出的论点在当前有什么作用、价值;历史意义则是指论点对于将来的意义,就是所提出的论点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按范围分有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之分,就是所提出的观点对国家、民族、集体、个人的价值、影响。按性质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人生意义之分。如“多给孩子一些激励”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这样构思:

激励能让孩子看到希望;激励能让孩子获得勇气;激励能让孩子获得前进的动力。

如果写记叙文则可以编一个一位家长不断激励自己智商一般的孩子走向成功的故事,以此诠释激励的意义。

三是推论结果(危害)

推论结果就是分析该论点如果成立可能产生的结果,包括反其道而行之而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如果是反面观点,则可以分析如果该观点能够成立可能产生的危害。如“不要苛求孩子”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这样构思:

苛求孩子可能导致孩子无所适从;苛求孩子可能导致孩子丧夫信心;苛求孩子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果写记叙文则可以编一个因苛求孩子而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离家出走的故事,以此诠释苛求孩子可能产生的危害。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