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绿化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作为城市环境重要支持系统的绿地建设,必须进—步明确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的性质,起着其它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认识绿化不仅仅是观赏和装饰功能,对调节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等改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乡 绿化 绿地 建设
上海是环境高度人工化的城市,闵行区是城市化速度较快的一个区,其高楼林立,交通繁杂,加以人多地少,绿地很少而其结构又不合理,造成生态赤字的源和流。尤其是夏日的持续高温,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靠中心城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树立发展绿化的城乡生态整体观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从城乡的共同利益出发,变城乡之间的相互分割,相互封闭为相互结合,相互打破”围墙”,使城乡融为一体,以适应环境建设的需要。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科学的整体观念。
为了充分发挥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必须对绿化建设进行再认识,从中心城区走向整个城市区域,向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建设方向发展,在大范围,大空间中承担起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重任。强调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再生自然的高度发展,使人、自然、环境关系和谐化。这里指的广义上绿地,即凡生长着各种绿色植物的土地皆为绿地,因为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和核心,它们的存亡兴衰关系着地球生物圈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
21世纪上海农业从城郊型向都市型农业发展。都市农业的多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以及所处空间的模糊化,是城乡差别逐渐消失过程中,农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实现城乡生态系统之间发生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各种交换关系,以缓解城市生态系统自身承载能力不能调控的生态问题。
二、发展绿地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大力发展绿地,以人工手段向城市输入自然因素,提高生态效益,而上海城市实际人均用地不足45平方米,为扩大绿地带来了热点与难点。土地资源是绿地的截体与根本(2012年后远期绿地发展规划需16558.83公顷土地,2000年城市园林绿地为7848.96公顷),城市园林绿化必须从与家争地转向农林牧园相结合的道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以农村这块腹地作为支持系统,绿地的发展也不例外。城乡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综合体,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城市绿地(公园绿地、行道树等)可延伸到农、林、牧生产绿地和河道、江、湖、海,把郊区广阔的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的有机组成
部分和结构内容,在扩大城市化调整区内确保有优良的农田,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三、构筑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生态绿地除了城乡块状、线状、带状绿被,还与清洁水体、开敞空间也属于生态绿地范畴。所以城市绿地建设不是单纯的公园绿地建设,而是集空间、大气、水体、土地、植物、动物、微生物于一体的综合建设,对特大城市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生态网络是对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进行模拟的结构模型。网络结构不仅在于物质通过它的连接处进行更广泛的运动,还在于它对周围生物群落的影响。如各种形式的农田防护林,以带状网络的空间布局保护着农田。使城市绿地与都市农业(包括林、牧、渔大农业)有机结合,构筑城乡融合的多层次、多效益的绿地,以优化城市大环境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分三层次:
第一层次,指大地绿化,以农业和林业为基础,包括农田、江湖海岸防护网、农田林网,林场荒滩林地、果、桑、茶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花木场圃等,它是保障大环境生态平衡的基础。
第二层次,指城镇绿化,以城市公园绿地、环城大型绿带、楔形绿地、环保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河道与道路绿地和各类防护林为主体。它能起到改善环境,美化整体环境作用的中环境。
第三层次,指庭园、阳台、屋顶、墙面绿化,以家庭室内室外生态布置为基础,为人们直接生活、学习、工作小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弥补大环境和中环境生态效应不足的微环境。
按照”城市与自然共存”的要求,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农林面貌和提高防灾减灾功能,坚持“环、楔、廊、园”生态绿化网络系统。城乡绿化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市区绿地外延向郊区渗透,郊区绿地(农林牧)成为城市外围的嵌体。作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库。上海必须以绿线(行道树),绿带,绿廊(最理想的是12米以上绿化)是城市中自然结构的基础,是绿色纽带,它既能把大环境,中环境,微环境相连接,又把环城绿带,楔形绿地,把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墙面绿化,并将郊野农、林、牧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防护林带体系等生产绿地相连接,不间断,确保生物的栖息地,形成城乡绿地,室内外绿化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四、植物材料是绿地持续发展的主体
中国植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香料、纤维、工业原料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
绿地建设必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生态、经济、社会)的绿色空间,是我们面临的任务。90年代,一些科学家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木本农业上。即用种树替代传统的草本粮油生产,大面积木本农业能起到旱涝保收,管
理用工少,产值可高出一、二年生植物几倍到几十倍,生态效益也十分可观。据《植物杂志》刊登”木本农业是农业观念的重大革命,是农业的生态回归”中提出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以固定850公斤二氧化碳,是农田和草地的数倍,如果全世界有1/4的耕地种上木本庄稼,大气中富集的二氧化碳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今后,要在大自然基因库中寻找更多的木本粮油和纤维食物;开展木本农业基因工程,把草木粮油的优秀基因转移到树木中,创造出木本粮、油棉新物种。在这新形势下,农、林、园林育种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共同努力,为人类生存作出贡献。
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城市土地资源贫乏,是我国的国情与市情。城市绿地的营造,靠的是丰富多彩的植物,今后选择植物材料应向生态化,实用化,木本化方向发展,在有限的土地和屋顶人造土地上,产生多功能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