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SWOT分析

四、青岛海尔SWOT分析

(一)SWOT分析基本原理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进行系统评

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SWOT分析法 (二)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

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增长性战略,如开发市场、增加产量等。

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采取扭转型战略,充分利用环境带来的机会,采取措施清除劣势。

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

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应采取多元化战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多样化经营上寻找长期发展的机会;或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以对抗竞争对手的威胁。

弱点——威胁(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当企业存在内忧外患时,往往面临生存危机,降低成本也许成为改变劣势的主要措施。企业将采取防御性战略,以回避成本方面的劣势,并回避成本原因带来的威胁。

(三)海尔公司的SWOT分析 1.优势

(1)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海尔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截止2011年6月份,集团申请专利671项,其中发明专利291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3项发明专利。截至2012年底,海尔集团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3952万件,其中获得授权的有8987件,稳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此外,海尔还组织研究、申报了84项国际标准,其中28项已被发布实施,成为中国专利申请量和提报国际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之一。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海尔集团正在成长为行业的主导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2)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3)良好的品牌形象。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4)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2001年,海尔通过物流整合采购,使供应商数量从2000多家减少到900多家,成本每年降低4.5%以上,呆滞物质量较整合前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优化供应商,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海尔的配送网络已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沿海扩展到内地,从国内发展到国际。全国可调配车辆达1.6万辆,全国主干线分拨配送平均4~5天,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分拨物流体系

(5)企业文化。员工受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素质相对较高。海尔的企业文化中有一点是“海尔是水,真诚到永远”,她始终坚持“用户永远是对的”,始终强调产品的优质服务。多年规范化管理造就相当好的基础,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 (6)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7)产品差异化。海尔通过产品差异化战略来获得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如下:产品特征,“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产品组合,海尔集团的整体厨房;与其他企业联系;职能部门间的联系;坚信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采取分销渠道;服务与支持,特别是售后服务。海尔的服务平台已成为世

界上第一,很多企业都需要海尔的服务平台。她正是用差异化的产品、情感化的服务来占领市场。 2.弱势

(1)品牌认知度不如国外家电巨头。国内大中型城市市民由于长期的消费习惯影响,他们对于外资品牌的认知度很高,而且非常信赖外资品牌,在空调、彩电、洗衣机等电器中,外资品牌日立、夏普、松下、惠而浦、西门子、三星等本都在前三位的名次,所以对于海尔品牌的认知还仅仅局限在中低端产品之上。

(2)产权不清晰。与跨国公司相比,资金、技术、管理等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泛滥化的品牌延伸,缺乏时代感的品牌运作。

(3)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

(4)外部信息化不配套。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试问有哪些家企业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3.机会

(1)市场需求增加。国内的家电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容量每年递增速度很快,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中国家电的高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呈增长趋势,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很大。

(2)家电连锁销售渠道的增加。永乐、国美、苏宁家电连锁渠道在国内将加速扩张,各连锁的门店数量每年都要增加50%以上,门店的增加必将带来家电产品的销售增长。

(3)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增强。国家正在提倡节能环保,国内市民在选购电器时越来越注意节能产品,而大连海尔一直在开发推广节能变频产品,既符合国家的政策,也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当前需求。 (4)当地政府的支持。青岛海尔在国内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创牌企业,也是国家鼓励走出国门进军世界500强的品牌。海尔集团可以借力并通过政府资源,将产品生产销售到第三世界,从而做大市场蛋糕。至于银行贷款,民营企业必须抵押才能贷款,而海尔以信誉就能贷款。它享受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享受的待遇。在报关程序上,青岛市海尔这样的大企业可以先出口再报关,民营企业就很难这样了。政府给予海尔的支持包括贷款、税收、土地的优惠政策等等。 4.威胁

(1)国际品牌打压。国际大品牌依靠规模经济更容易获得成本资源优势,更容易掌握前瞻性技术,外资品牌还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使市场竞争将更加的激烈。

(2)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家电企业的低价战略,侵占市场近年来在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

(3)贸易壁垒。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方式进行贸易保护。如美国、欧盟近来都对进入其市场的电子产品提出环保要求及节能标准,这无疑将提高中国家电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增加国内产品的成本从而削弱竞争力。

青岛海尔的SWOT分析如下: 机会(O) ? 市场需求增加。 ? 家电连锁销售渠道的增加。 ?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增强。 ? 当地政府的支持。 SO战略 ? 进行市场细分 ? 开发高档家电 ? 研发环保节能型产品 ? 积极开发国际市场 威胁(T) ? 国际品牌打压。 ? 行业竞争激烈。 ? 贸易壁垒。 ST战略 ? 研发环保节能型产品 ? 开发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 提升售后服务的质量 ? 积极寻求国际品牌合作 优势(S) ? 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 ? 先进的管理模式。 ? 良好的品牌形象。 ? 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 ? 企业文化。 ? 信息化的后发优势。 ? 产品差异化。 劣势(W) ? 品牌认知度不如国外家电巨头。 ? 产权不清晰。 ? 公关技巧欠缺。 ? 外部信息化不配套。

WO战略 ? 研发环保节能型产品 ? 积极寻求分销商合作,形成产业链 ? 提升品牌认知度 ? 加强集团内部管理 WT战略 ? 加强外部信息化,降低成本 ? 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 加大营销力度 ? 提升品牌认知度 ? 聘请有经验的公关人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