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1.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题材纵深立体开拓,多样化趋向。
面对现实,总结历史。面向自己(财主底儿女们,路翎) 2.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抒情诗。 (财主。。,霜叶红似二月花,四世同堂)3.主题集中: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现实政治的否定+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历史总结。 解放区:民族形式的革新与大众化,创作基调明朗,朴素。对新社会新制度的赞美+人民斗
争生活的热情描绘。翻身解放成新人。形成新评书体,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新喜剧。
评论:优:作家与农民互相吸收,引起自身质变。农民从新文学中得到现代文明,新文化,
促进觉醒。农民觉悟带来文艺创作热潮,中国民族传统文艺复兴,推动新文学发展。
缺:某些传统文化道德中的封建性因素。文学发展的片面性。忽视了文学自身的艺术
规律,轻视知识分子,放松艺术形式手法现代化,忽视高雅优美部分,单向突进。
“孤岛”文学:1937年上海沦陷,作家留在上海租界继续创作,配合抗日救亡运动。 戏剧最活跃 “上海剧艺社” 《夜上海》
沦陷区文学:(七七事变后,东北+华北沦陷区) 乡土文学。雅文学和俗文学在对立中接近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座谈会上。正式发表于1943年《解放日报》 内容:党如何领导文艺,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
核心命题:革命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
根本的,原则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工农兵方向” 如何为群众: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改造。大众化。 文艺源于生活,比生活更高。
文学思潮,论争:
1.关于“民族形式”问题
2..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 3.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三大支柱:到处都有生活,精神奴役创伤。“民粹主义底死尸”复活。
小说
第一个十年:
1.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
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移动:原因: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出版传播手段进步。 五四革命给小说现代化的契机:原因:阅读群体扩大,西洋小说的引入。
2.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问题小说:问题产生的原因:五四塑造了“思考的一代”,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作
品的直接刺激。
代表作家: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叶圣陶。 叶圣陶:从问起步迅速转为写实派,《潘先生在难中》,诚实,细腻,摆脱了问的幼稚。典型
的灰色人物,暴露色彩中内蕴的讽刺喜剧手法。“不动声色”的讽刺。
人生派写实小说: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叶圣陶。王鲁彦《柚子》集,
彭家煌《怂恿》集成就最大。
乡土小说: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主要作家作品: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冥婚”。彭家煌《怂恿》《活鬼》。台静农《地之子》。
许钦文《疯妇》
意义:题材和视野的扩展,艺术表现手法的转换。
3.“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郁达夫。《沉沦》。
其小说特点:性的苦闷,生的苦闷,客观上反映伦理道德。 独特的题材:城外留学生中青年人青春期的性心理。 独特的人物:多情,得不到感情的孤独的游子,“自悲症”患者,麻痹自我,缩小自我的孤
独者。
独特的表现形态:“心理情绪”模式,主观抒情,感性为主。
“自叙传”小说特点:1.抒情性(主观抒情)
2.自传性(以创作者为艺术中心)
3.自我暴露(侧重表现创作者心境)
4.创作者,叙述者和作品主人公的统一性(三位一体)
第二个十年:
上一时期的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1.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
2.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 3.接近读者市场的“海派”
原因: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
1.“左联”和左翼小说
左联:造成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 其准备期间的小说代表:蒋光慈。
其中一支:以矛盾为首,沙汀,吴组缃,叶紫——社会剖析小说。 还有:太阳社,创造社中的。
共同特点:自觉运用文学为革命呐喊,在变革年代里以热情写出“思想大于艺术”的,具有重大社会效果的作品。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典妻,春宝娘。悲剧性:对自身命运的习以为常,欲有所动,无处
表述。
《二月》:对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晶。萧涧秋。强大的封建主义习惯势力面前,个人奋斗,人道主义理想的碰壁。
丁玲:五四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保持女性立场的作家。第一个革命女作家姿态。 20年代末期: 处女作:《梦珂》,1927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集子 主要描写:新一代青年女性性爱的苦闷。
女子“新”在:1.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新思想影响,逃离封建家庭,有家难回的漂泊者。 2.个性解放,爱情至上。
3.崇尚自由,博爱等源自西方的思想,充满憧憬,心地善良。 《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 (自我感伤小说) 执拗的寻觅人生意义而无出路 鄙视世俗又感到要沉入纵情声色 重感情爱幻想,狂想
反抗带有病态但仍是反抗。
知识分子时代病的反映。
三十年代左联时期
《一九三O年春上海》知识分子从个人主义走向集体主义。 开始试写表现工农大众的作品。
代表作《水》农民觉醒,反抗的群像描写。突破了“革命加恋爱”的模式,题材意义标志着
左联文学的转变。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正确的表现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写出了生活的
复杂性。结构匠心独具,十分严谨。
张天翼:讽刺小说家《包氏父子》 蒋牧良:《雷》
沙汀:《法律外的航线》《代理县长》《凶手》《兽道》《在祠堂里》 吴组缃:《西柳集》 叶紫:《丰收》 艾芜:《南行记》
萧红:中国诗化小说精品(首创) 处女作:《王阿嫂之死》 成名作:《生死场》 北中国农村的生活的沉滞,闭塞,造成的对民族活力的窒息。 这一方浸润着血污的黑土,是人轮回的“生死场” 讽刺长篇《马伯乐》
代表作:《呼兰河传》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传统的落后文化对人
的戕害,中国社会滞后的发展,生与死,空间的永存,时间的永动的生命体验。精神被扭曲,人性被毒害的呼兰河人,还写了农民的抗争与觉醒。有着回环复沓的感觉,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只是一个个片段诗化的链接。
其作品:1。直面惨淡的人生,继承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的主题。艺术的沙漠,有隔阂和沙
漠,没有光和热。
2.具有诗的体裁与散文的风韵。
3.结构散漫,但非散乱,有一根情感的主线索。 4.信马由缰的方式。
5.强烈的抒情色彩。自我抒情,心无城府,超越审美观念。
2.京派小说与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京派:代表作家作品:废名《桥》《莫须有先生传》,
芦焚(师陀)《谷》,杨振声,萧乾
汪曾祺《受戒》
萧乾:第一篇小说《蚕》
《篱下》:借用儿童眼光看世界,清澈中透出酸楚,寄人篱下,世态炎凉,返璞归真。 《栗子》:把爱国情怀与男女恋爱交织。强烈的政治情怀超越京派。 代表长篇《梦之谷》:自叙传长篇。感伤的诗。
李劼人:“人生派”的延续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以四川为背景,描写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
年间广阔的社会图画。宏伟的构架和深广度。——“大河小说”
海派: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畸形繁荣产物。 初期特点: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 2.过渡性的描写都市
3.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 4.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张资平,叶灵凤
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
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处于独立地位。 施蛰存:《在巴黎大戏院》《魔道》心理分析小说,城乡二元倾向。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残留》《风景》在批判中迷失,与中国现实结合不够,洋味浓。 穆时英:“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真正意义上的新式洋场小说家。
《南北极》集《上海的狐步舞》批判,迷恋,潜在的哀婉抒情气息,更能体现现代
都市人灵魂深处的悲哀。
特点:1.快速的节奏表现现代都市生活,半殖民都市的畸形和病态。 矛盾:左翼代表,站在阶级立场上,揭示民族资必将灭亡
新感觉派: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濡染,融入其中,认可与接收,沉醉,压抑,批判。 2.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追求小说形式,手法,技巧的翻新,表现其“新现实” 通感,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
3.注重挖掘潜意识,隐意识,生活中微妙心理,变态心理。 刘呐鸥《残留》施蛰存《春阳》
丰富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手法,夸大“本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