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矫贵而无用的尾椎(zhuī)已经折(shé)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
B.太阳偶一露(lòu)面,这冰世界便熠(yì)熠烁烁,光彩夺目。
...C.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tuān)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chán)峻,丘冈葱绿,美.不胜收。
....
D.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他在离开阿冉(rǎn)时喝得酒气熏熏——结(ji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十一”长假,经过新粉刷的天安门喜换新装,来参观的人接踵而至。
....
B.远眺黄河壶口瀑布,苍穹之下,波涛滚滚,岸峭石,奇形怪状,美不胜收。
....
C.放学了,同学们都背起书包走出教室,一时间,学校内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
D.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B.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绿色玉器店。 C.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B.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黯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C.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D.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5.下列对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B.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 C.《登勃朗峰》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第 1 页 共 9 页
D.作者以第三人称写了经过丽江的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 二、(10分,每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①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熟悉地貌的向导布擦达讲,各拉丹冬有阴阳两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②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守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③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④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又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6、选文第①段作用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到各拉丹冬的时间和原因,对各拉丹冬进行整体勾勒。 B.讲了各拉丹冬考察艰难,体现了开拓者奋勇进取的精神。
C、描写了雪山的景色,体现各拉丹冬给人以开阔宏大之感,而人在其中感到渺小。 D.写了各拉丹冬气候、地势的艰难,为下文做了铺垫。 7.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谈到长江考察热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和可读性。
B.第②段采用了拟人、比喻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寒冷时间持续短(只有三个月),
第 2 页 共 9 页
描绘了各拉丹冬主峰的形状。
C.第③段描写“我”的表现,说明这里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生存。 D.④段把各拉丹冬当人来写,表现它独特的性格,说明这个地方晴天少。 三.(20分,每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核能利用的历史
①人类利用核能是从原子弹、核游艇等核武器开始的。随着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核能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类开始探索核能的和平利用。1951年12月20日美国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使用实验增殖反应堆的余热试验发电,一次通过核反应获得了电流。虽然爱达荷实验反应堆第一次用核能点亮了灯泡,但并没有将电输入电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能算作“电厂”,当然也不能算作世界上第一座核能发电站。
②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能发电站——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它利用浓缩铀作燃料,采用石墨慢化水冷堆技术,输出电功率为5000千瓦。奥布宁斯克核电站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人类核电站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核能的和平利用成为现实。此后,英国和法国也建成一批生产和发电两用的气冷堆核电站。美国西屋公司利用其核潜艇技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希平港核电站。
③核电站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人们称这一时期建设的核电站为第二核电站。从1970年至1975年,全世界核电装机容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有的国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100%,这是因为当时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电力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同时,人们理想地认为,核能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取代煤和石油,煤和石油可以不再作为能源而仅仅作为化工原料来加以利用。至1987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核发电量就从可忽略不计发展到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在此阶段,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核电技术:轻水堆(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以及压力管式石墨水冷堆。其中,由于经济性不及轻水堆,气冷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停止了兴建。石墨水冷堆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也不再兴建。
④80年代后,核能发电的发展逐步缓慢其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其他因素还包括环境保护者的反对、高利率、1973年和1979年石油价格震荡引起的能源消耗下降等,特别是受到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两起核事故的影响。三里岛核事故是发生在民用核能界的第一次重大核事故。虽然没有对公众和环境产生放射性影响,但是增强了公众对核能发电的担忧和反对。同时,巨大的经济损失打击了新核电项目的投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更增强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之后除了亚洲国家,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建设新的核电站。
⑤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一轮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而核电是可以
第 3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