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晶状体由外向内分为囊膜、前囊下上皮、基质皮质层和核层。
4.(√)由葡萄膜炎、视网膜出血、外伤、肾炎、高度近视及年老等原因可致玻璃体混浊。 5.(√)太阳穴轴向标示法与TABO法的不同之处在右眼的轴向,正好相反。 6.(3)负柱面透镜是由底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旋转所组成。 7.(3)角膜后面的曲率半径的正常值为6.8mm.
8.(3)晶状体前面在静止时曲率半径的正常值为7.7mm。 9.(3)视角的大小与物体距离的远近成正比。
10.(3)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三角形透明柱称透镜。 11.(3)光学树脂片表面镀多层防反射膜可防水防雾。
12.(√)屈光参差者的配镜难题主要表现在调节平衡和视觉融像的问题。 13.(3)单眼立体视觉是建立在三维空间上的。
14.(√)从理论上讲,当双眼同时动用1D调节时就会带动1MA集合。 15.(√)双焦点或三焦点镜片的子片的位置在镜片的下部。 16.(3)白内障术后大约30天后才可验光配镜。 17.(3)玻璃体位于晶体及视网膜的后面。 18.(3)正常情况下玻璃体是半透明的。
19.(3)眼底镜下的玻璃体混浊均为生理性。
20.(3)根据三原色学说,丧失部分红色辨色力者称红色盲。 21.(3)根据三原色学说,丧失部分绿色辨别力者称绿色盲。 22.(√)全色盲都对所有颜色都不能辨认。 23.(3)完全反射光线的物体呈现黑色。
24.(√)正视眼的调节范围主要与近点有关。
25.(3)儿童屈光参差最迟应在12岁前得到合理矫正。
26.(√)人眼舒适阅读一般能耐受的垂直方向棱镜效应为0.5△。 27.(√)高含水的隐形眼镜较易形成沉淀物。
28.(√)隐形眼镜引发的真菌性角膜炎以镰刀菌与念珠菌为主。 29.(3)隐形眼镜配适过紧可致负镜效应增加。
30.(√)软性隐形眼镜配适过松可通过缩小镜片曲率半径来处理。 31.(√)如对隐形眼镜护理液过敏则应暂停配戴直至痊愈。 32.(√)常用的润眼液的增粘成分有羟乙基纤维素。
33.(√)裂隙灯在常用情况下,接目镜可有手指印或灰尘玷污,会影响视物清晰度,可用镜头纸擦拭。
34.(√)裂隙灯在长期使用摆放下会有灰尘玷污在反射镜上,这样会影响光源反射亮度,可用镜头纸或棉球蘸无水酒精擦拭。 35.(√)裂隙灯在使用前要检查裂隙像方位调整是否良好,裂隙像应绕中心轴可以做自由旋转。 36.(√)裂隙灯的集光透镜受灰尘玷污后可用无水酒精棉球擦拭。 37.(3)圆顶双光的缺点是近用区的最宽部分位置较高。 38.(3)渐变镜片上的标记一般可以用注射用水擦去。
39.(√)国家标准规定,多焦点镜片的顶焦度为大于4.00D,其允许偏差为+0.18D。 40.(3)镜架装配质量包括对称性及焊点质量。 41.(3)验光员操作仪器时均应随意操作。 42.(3)眼球壁外层组织包括角膜和结膜。
43.(√)在瞳孔缩小时可消除眼屈光间质的球面差和色散。
44.(3)某近视者R-2.00DS,L-3.50DS,当他戴镜注视镜片光心右边6mm处目标时,产生的差异三棱镜效果为3. 3△。 45.(3)物体大小317.05毫米/物到主点距离是计算视网膜成像的大小的方法。 46.(3)5.00屈光度近视眼的远点应在眼前10cm处。 47.(3)棱镜能改变光束的方向,也可改变起聚散度。 48.(√)有色玻璃镜片有防护光线侵害眼睛的作用。
49.(√)两眼屈光度差别超过2.00D为屈光参差的诊断依据。 50.(3)双焦点或三焦点镜片的子片形状为方形。
51.(√)一只眼为近视、另一眼为远视的屈光参差称为异性屈光参差。 52.(3)角膜及房水构成眼睛的屈光介质。 53.(3)蓝红色盲是最常见的色盲种类。
54.(√)标准对数视力表中1.0相当于5分记录法中的5.0。 55.(√)近点是调节紧张时能看清的最近的点。 56.(3)双眼平衡时棱镜的底向相同。
57.(3)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