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词: 养老院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图表:中国养老模式比较 养老模式 优势 1.满足老人心理需求,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 家庭照顾 2. 家庭养老为老人提供了再就业的岗位 3. 家庭照顾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子女压力 1. 机构照顾具有较稳定的机构养老 服务质量保证和长期的老年社会政策 劣势 1. 资源的相对不足是家庭照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 家庭结构苛龄化、小型化趋势导致养老功能减弱 3.“空巢”率的提高,使得老年人被边缘化,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1.机构养老行业监管不到位,部分机构缺乏约束 2.目前市场上缺乏成规模2.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丰富、的养老机构,规模经济不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显,因此,养老成本较家庭照3.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4.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可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 1. 扩展社区照顾的规模及内容可以减轻机构照顾的负担 社区养老 2.社区照顾作为机构养老的“辅助”、“支持”性服务时,可以弥补机构养老供给的不足 3.社区养老福利色彩较浓,一般情况下,收费标准较机构养老低

顾及社区养老高。 1. 在机构中可以得到专业督导下的专业服务,而在社区中照顾中,老年人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 2. 良好的社区照顾比机构照顾费用昂贵,这是由于社区资源的分散和专业人员的稀少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机构养老模式能较好的适应中国目前的国情,人口结构等状况,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机构养老服务的开展。随着机构养老模式在中国大范围的成功推广,机构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中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正在积极摸索“医养结合”的方式。北京市推出了“医养结合”试点的扶持政策及相关的行业规范及标准、质量评价体系。河南省推出了老年医养协作联盟,通过医院牵头,养老机构加盟,实现了区域内的医养协作、双向转诊。

医养结合最大的特点便是为老人提供及时、便利、权威的医疗服务。把医疗和养老结合在一起,有病及时治疗,无病康复养老,成为有病老人、高龄失能老人的最佳去处。通过“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不仅让老人“老有所依”,更让老人们“老有所医”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