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古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在小古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作者:陆小红

来源:《写作(中旬)》2016年第11期

摘要:小古文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尝试。小古文总是那么古香古色、纯朴典雅。学习小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树立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其篇幅短小,却因字义难懂、含义深刻,令人见“小古文”色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教材的开发”可以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来选择;为夯实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基础,“方法的引导”可以更贴合他们的实际理解能力;为培养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情趣,“成果的展示”可以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舞台。学习小古文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力在不断地提升。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教材的开发;方法的引导;成果的展示

小古文教学,我一直在努力尝试着。一二年级的古诗,三年级的晨读对韵,四年级的小古文,延续下来,才发现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留下的痕迹。教材的开发,是第一步;紧接着开始方法的引导;最后进行成果的展示。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时、在一次次的教学反思后,深深为小古文所吸引,它所散发的迷人魅力也在影响着我的学生们。 一、教材的开发

说开发教材,其实不如说是选择教材,即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诵读的小古文。为何会走上这条路?一次与初中语文老师的交流,是促使我进行小古文教学尝试的契机。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衔接得水到渠成,唯独文言文教学相去甚远。小学里寥寥无几,进人中学门却铺天盖地。小学生可以读背古诗词,为什么就不能多积累些小古文呢?因为小古文难懂呗!找——多找些易懂的、有趣的小古文:《北人食菱》《一人性缓》等,都是读来有趣,思来有理的佳文。 二、方法的引导 (一)读细读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这一环节,要突出一个“细”字,着眼一个“实”字,力求“读懂文义”。

1.读通顺。教师导言后的范读或学生对课文逐字逐句的细读。目的是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内容。在这个环节要求循序渐进,“学生自由读一教师范读一多形式读”,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会读。这也是课堂的第一环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读明白。要求学生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文章的含义,把原先不理解的地方弄懂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属于课堂的中间环节。小古文篇幅短小,因此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本蕴涵的意义和思想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用上组词法、猜一猜、拆词法及上下文联系法,来自主释译。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也是不错方法。

3.读透彻。学生在“读通顺”环节的朗读只是一种“形似”,是对教师的模仿。而此时,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再来读,就是一种“神似”了。本环节一般设置在课堂的结尾处。本环节的朗读,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教师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体味情感、感悟意境是主要目的。

读,对于小古文教学来说应该是个关键。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 (二)问准问清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因此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恰当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并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等多方面的能力。” -

1.一问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要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句段时可以适当地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

2.二问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要清。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有几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小古文教学也应该重视这一点,因为它的故事性较强,叙述性较明显,句子的意思也不难理解。

3.三问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道理等的认知,要准。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小古文的特点,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和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教师的提问,可以直接源自小古文,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对于学生而言,思考面会更宽,体会也会更深。 (三)明理明情

我们所选择的小古文大多是故事性较强的,教师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力抓能反映文章主旨的关键字、词、句来进行明理明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对小学生来说,要求较高,我们可以适当铺垫,有时囫囵吞枣,也有所得。《积叶成书》中紧扣文眼——题目“积叶成书”,用换词的方法来感悟小古文本身蕴含的深刻意义,换成“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等,关键字词句的作用可见一斑。 三、成果的展示

学生学习小古文,因由自己选择,所以多了一份喜欢;弄懂小古文,因由自己理解,所以多了一份自信。在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活动机会,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一次小古文诵读比赛、一场小古文表演秀、一回小古文知识竞赛……有了学习小古文的深厚氛围,学生会悄然走近小古文。回首一路,学生的识字能力、诵读能力、查阅工具书的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及想象能力等都在不知不觉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学习力在不断地提升,再进行现代文阅读时,已不似从前眉头紧锁、苦思冥想了,显然更难的“小古文”已被“拿下”,眼前的现代文就成“小菜一碟”了。 教学例谈1:《积叶成书》

学习小古文时首先明确好目标:能够掌握课外小古文个别字词解释要领;掌握句子翻译注重字字落实、语序调换等原则;培养学生勤查阅字典的能力。重点是:借助阅读课后注释和查字典以及释字译句之基本方法原则,发现并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读懂文章。

小古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我仅且试且行、且行且试。本文就小古文的教材开发、方法引导、成果展示浅谈一些做法,也是在与各位先行者学以致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更多的积累和总结,还需更加细致地阐述自己的一些实际操作流程,愿与道同者相携走一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