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 0

(二) 创设和谐的精神环境 1、 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给予幼儿更多的独立和自由, 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幼儿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 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 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喜爱、 鼓励和支持。 2、 教师要尊重幼儿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 接纳幼儿的错误, 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幼儿。

3、 教师要促进幼儿间积极地互动与交往, 互相学习, 友好相处, 共同进步。

4、 教师与教师之间要提倡合作研究与交流, 相互尊重, 相互帮助, 相互支持, 协调配合; 教师与家长之间要相互了解和体谅, 互相尊重, 平等合作。

(三) 充分利用家长、 社区资源 1、 建立平等的合作同伴关系, 教师在家园共育中的定位不应是教育家长, 而应是相互学习、 相互支持。

2、 家园密切合作, 以教师关爱每一个幼儿为基础, 争取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 3、 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 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 知识经验的帮助与教育经验上的分享。

4、 教师应能善于发现和有效地挑选和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 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和策略,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同时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最新资料推荐------------------------------------------------------

四、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不断转换角色, 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合作者、 引导者。

1、 关怀、 接纳、 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让幼儿感到安全、 温暖、 自由、 心情愉快。

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 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 2、 要全面了 解幼儿, 研究幼儿,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 3、 要及时地接受来自幼儿的反馈和各种信息, 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既是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4、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 能力、 经验、 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是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租金每个幼儿在原有差异基础上积极充分的、 富有个性的发展。 5、 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 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 与家庭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五、 托、 幼、 小间的衔接 1、 幼儿园教育要与 0-3 岁儿童的保育教育相互配合, 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2、 衔接应该关注幼儿健康、 语言、 科学、 社会、 艺术等各方面, 全面的进行, 而不偏重某一方面。

3、 衔接工作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应贯穿于幼儿园适应未来, 适应教育的基本素质。

17 / 20

强调要点:

1、 内容的挑选要符合三个原则:

(一) 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 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二)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 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三) 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 时代性, 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 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维, 突出情感、 兴趣、 态度、 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在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 感受、 喜欢、 乐意等词汇。

3、 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意综合性、 趣味性, 活动性, 寓教育于生活、 游戏之中。

第四部分 教育活动评价 一、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 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以利调整、 改进工作, 提高教育质量。

二、 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 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 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于教育实践,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 教育活动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 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 共同研究、 共同提高。

---------------------------------------------------------------最新资料推荐------------------------------------------------------

四、 教育活动评价应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 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五、 幼儿的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 直率、 真实的评价,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和变化, 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 教育活动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 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的实际了解的基础上; (二) 教育活动的目标、 内容、 组织与实施方式、 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 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地发展; (三) 教育内容、 方式、 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四) 活动内容、 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 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五)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有利于扩展、 整理和幼儿的经验。

七、 评价教育活动时, 凡涉及到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 应该注意:

(一) 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防止片面性, 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 忽略情感、 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二) 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 谈话、 幼儿作品分析, 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三) 应承认和关注幼儿在经验、 能力、 兴

19 / 20

趣、 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四) 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 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