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煤泥粒度组成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雪文 华钰喆 李佳辉 刘林欣 郭德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39期
摘要:为了探究煤泥粒度组成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以内蒙古某选煤厂炼焦煤煤泥为试验对象。在小筛分试验、分步释放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进行了试验设计。评价指标为产率、灰分、可燃体回收率以及浮选完善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产率、灰分与粒度组成的关联度,可定性分析煤泥粒度组成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对认识煤泥粒度组成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泥;粒度组成;关联度;浮选
与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相比,炼焦煤储量低,优质资源稀缺。我国炼焦煤的储量仅为2,758亿吨,仅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27%[1] ,然而炼焦煤在我国工业生产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如何高效利用煉焦煤成为重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煤炭入选比例的进一步提高,炼焦煤已经实现了全粒级的分选。对于细粒煤泥而言,目前浮选是应用最广、分选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浮选环节在炼焦煤选煤厂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高精煤的质量,还能够提高精煤的回收率。
在煤泥浮选的过程中,矿物粒度组成,矿物表面电性,润湿性,水化现象对浮选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这里着重探究粒度组成对煤泥浮选的影响[2] 。
在浮选过程中,通常粗粒级浮选速度慢,但是选择性较好,但过粗时浮不出,易损失在尾矿中,俗称“跑粗”;细粒级浮选速度快,选择性差,过细时则失去选择性,只有中等粒度才具有最佳可选性[3] 。
通常情况下,煤泥中的细泥灰分较高,所以粒度过细的煤泥含量对浮选产生很大的影响。细颗粒煤泥过高导致浮选精煤产率低,精煤灰分高,这是因为细颗粒煤泥容易粘附在煤粒的表面或者通过“泡沫夹带”的方式混入精煤中[4] ,同时,细颗粒煤泥吸附在粗颗粒表面,产生“罩盖”现象,降低了粗颗粒的产率。 1、试验部分
试验煤样采自于内蒙古某选煤厂。对该煤泥进行了小筛分试验和分步释放试验。将煤泥用0.5mm、0.25mm、0.125mm、0.075mm、0.045mm的标准筛,依照GB/T19093-2003筛分出-0.045mm、0.045-0.075mm、0.075-0.125mm、0.125-0.25mm、0.25-0.5mm五个粒度级。按均匀试验设计22水平5因素的实验方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评价浮选效果的指标:产率、灰分、可燃体回收率、浮选完善指标。 2、试验结果讨论 2.1小筛分实验结果分析 小筛分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出: 2.2分步释放试验结果分析 分步释放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得,产品1精煤的产率较低为13.64%,灰分较低为7.58%。产品2、3、4总产率为10.61%,加权平均灰分为10.85%。产品5、6的产率分别为7%和10.95%,但是灰分较高分别为15.26%和20.82%,对精煤产生很大的污染。产品7为尾煤,含量很高为57.79%,灰分也很高为38.07%。说明原煤中细泥含量较高,使得尾煤含量大,灰分高。 由分步释放浮选曲线图可以得知:
①实验测得浮选原煤灰分为27.63%,由图可以看出:当精煤灰分为12%时,精煤产率为40%,所以可燃体回收率为:
通过计算可得可燃体回收率为48.63%,根据GB/4757-1984评定为难浮煤。 2.3均匀试验结果
将标准筛筛分五个粒度级,运用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中22水平5因素表,设计出22水平五因素的试验方案。 试验中粒度组成见表3。
试验根据小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