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复试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大气: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其组成包括:干结空气、水蒸气、各种杂质。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浓度,达到了足够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范围分类: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①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包括甲烷、臭氧、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通过,却可以吸收地表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②臭氧层破坏:CFCs、NOx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③酸雨:主要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SOx、NOx,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形成酸沉降。 4)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①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分类: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气溶胶污染物。 ②一次污染物:SOx、NOx、COx、有机化合物。
二次污染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臭氧、H2O2、PAN等 ③中国大气污染物主要以煤烟为主,主要污染物:TSP、SO2 ④大气污染物危害:引起呼吸道疾病。导致大气能见度减低。 ⑤能见度:即在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即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和理性、区域适应性、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控制方案的工程措施。 即: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②严格环境管理;③控制大气污染技术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综合工业基地;④控制污染的经济措施;⑤绿化造林、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6)空气污染指数-API: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 ①影响燃烧四个因素:空燃比、温度、时间、湍流度。 ②燃烧过程“3T”:温度、时间、湍流。
③空燃比:指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④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⑤露点:在一定气压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7)干绝热直减率: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取100m),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①大气温度层结:递减层结、中性层结、等温层结、逆温层结。
②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③逆温分类: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湍流逆温。 ④大气烟流形状:波浪形、锥形、扇形、蔓延性、爬升性。 热力湍流:由于垂直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
机械湍流: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 ⑤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斯托克斯直径:指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直径。 空气动力学直径:指在空气中与颗粒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圆球直径。
8)粉尘流动性指标:
安息角/动安息角/堆积角:35—55 滑动角:40-55
粉尘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性的主要指标。安息角越小,流动性越好。 粉尘润湿性:选用湿式除尘器主要依据。
粉尘颗粒间粘附力分为三种:分子力、毛细力、静电力
9)评价净化装置性能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技术指标:包括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压力损失。 经济指标:包括设备费、运行费、占地面积。 分割粒径:即除尘效率为50%的粒径。
10)根据主要除尘机理,目前主要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即喷雾塔洗涤器、旋风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
11)异常荷电现象:①沉积在集尘极表面的高比电阻粒子导致在低电压下发生火花放电或在集尘机上发生反电晕现象;②当气流中微小粒子浓度高时,形成空间电荷大,严重抑制电晕电流产生。③当含尘量大到某一数值,电晕现象消失,颗粒得不到电荷,电晕电流几乎为0,失去除尘作用,即电晕闭塞。
12)除尘器合理选择:
①选用除尘器必须满足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要求: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随处理烟气量增加而增加;但大多数除尘器除尘效率随处理烟气量增加而下降;②颗粒物物理性质对除尘器影响较大;③气体含尘浓度:降低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可提高袋式除尘器过滤速度,防止产生电晕闭塞;④烟气温度:高温、高湿气体不宜采用袋式除尘器;烟气含有SO2、NOx可采用湿式除尘器;⑤选择除尘器必须考虑粉尘处理问题。
13)气体吸附:即利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混合物中一种或多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特点:能够有效脱除一般方法难于分离的低浓度有害物质,具有净化效率高,可回收有用组分,设备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等;缺点是吸附容量较小,设备体积大。
①吸附剂性质:具有较大内表面、对不同气体具有选择吸附作用、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好、吸附容量大、造价低、良好再生性能; ②吸附容量:指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吸附质浓度下,单位质量或体积吸附剂所能吸附的最大吸附质质量。
③常用工业吸附剂: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白土、沸石分子筛。 ④吸附剂活性:即单位吸附剂所能吸附吸附质的量。
静活性:指在一定温度下,吸附达到平衡时,单位吸附剂所能吸附吸附质的量。 动活性;指吸附过程还未达到平衡时单位吸附剂所能吸附吸附质的量。
⑤吸附剂再生方法:加热解析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换再生。
14)催化转化:指气态污染物通过催化剂床层经催化反应,使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
和回收利用物质的方法。
①催化剂组成: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
活性组分:催化剂主体;助催化剂:本身无活性,但具有提高活性组分的作用;
载体:起承载活性组分作用,增大催化活性,节约活性组分,并具有传热和稀释作用。 ②催化剂性能:主要是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③催化反应器表征参数:
停留时间:反应物通过催化床的时间。
空间速度: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催化床的反应物料体积。
第二部分 环境化学
1)环境污染:指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2)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 ①物质循环:溶解作用、光合作用、生物降解、同化作用、沉淀作用;土壤吸附、降解、修复
②污染问题:大气颗粒物、酸沉降、臭氧损耗、全球气候变暖、光化学烟雾、酸雨; ③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 3)环境污染物:即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变化的物质。
①环境污染物类别:
环境要素: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 存在状态:气体、液体、固体污染物 污物性质:化学、物理、生物污染物
②优先污染物:指从种类繁多的化学污染物中筛选出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泛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
③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三致”污染物。 4)环境效应:指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①环境物理效应:噪声、光污染、地面沉降、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即燃料的燃烧会发出大量热量,和街道、建筑辐射的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区。
②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③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 5)污染物迁移:即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即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改变存在状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①土壤是自然环境中微生物最活跃的场所--生物降解作用; 6)大气层结构: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 对流层:①最显著特点: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密度大,大气总质量大部分集中;③大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对流层边界层;④自然界主要天气过程形成出现在自由大气层; ⑤对流层顶层大气屏障作用:防止水分子进入平流层而在紫外辐射作用下发生光解。
平流层:①同温层:即对流层至30-35km以下,温度几乎不变;②30-35km以上,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③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很少出现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