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年考博试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真题

2014年传染病

一. 名词解释:(英文)每个三分

1.放线杆菌.2地方性流行和大流行,3.反向遗传学,4.单抗,5.马流感,6,狂犬和伪狂犬,7,埃希菌属,8,新发传染病和重新出现传染病9.Actinokaciclus放线

杆菌属10.致病性大肠杆菌

二. 简答题:

1. 简述造成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及病原;10分

2. 从传染源角度简述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20分。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猪流行

性腹泻病因

3. 简述基因工程标记疫苗,用于一种传染病控制净化的策略。利用基因工程

疫苗手段控制或消灭一种传染病20分

4. 对猪,鸡具有致病性的流感病毒亚型?及致病特点?致病性猪流感和禽流

感主要亚型以及致病特征20分 2013传染病 一. 名词解释:

1.天然免疫,2.Eqine infectious anemia (马传贫),3,Tuberculosi (结核病),4,Reticuloendotheliosis REV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5,endemic; enzootic(地方流行性) pandemic(大流行); 6,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新发与再发传染病,7.Seroconversation (血清转化),8.Bov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牛传染性鼻气管炎),9, 二. 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猪是流感病毒的“混合器”的分子机理; 2. 列出几种免疫抑制性疾病;(2005年考PRRS,圆环II型,猪气喘病-肺炎支原体)

3. 病毒性传染病易发生毒力和血清型变异,列出2-3种疾病的致病性特点;(2002年考)

4. 什么是标记疫苗?如何设计利用标记疫苗消灭或控制一种传染病。

2014年免疫

一. 名词解释:

1.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

2.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在细胞间发挥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质,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3,ADCC,4,Treg,5,NKT,6.超抗原7.交叉抗原递呈8. PAMP 9.免疫佐剂 10.防御素(英文)

判断:

哈氏腺是免疫器官

每个B细胞含有多个BCR,因此可以识别多种抗原 无论高等动物还是低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免疫 IgA单体,二聚体

T细胞识别自身抗原递增的线性表位

HLA具有单倍型遗传,并且遗传遵循连锁不循环 半抗原具有免疫原型

简答题

1. 内源性抗原递呈的原理; 2. 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巨噬细胞功能

内源性抗原递呈主要过程 B细胞活化主要过程

论述:胸腺中T淋巴细胞成熟要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有何生理意义

自然界中,没有先天性免疫动物就不能存活,有先天性免疫而没有适应性免疫的话,机体就不会反复感染

2013年

一.名词解释: 1.Pamps,2.CTL, 3.BCR, 4.CD , 5.超抗原, 6,交叉抗原递呈,7,ADCC, 8. NKT, 9。防御素 10. 同种型 二.简答题

1.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早期免疫反应过程; 2.

3. ELISA基本原理和临界值的判定标准 4.回忆性免疫特点 三.论述题

1.阴阳性选择的生理学意义;

2.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递呈的过程;

1 ADCC:抗体依耐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由于NK细胞表达CD16,而CD16是IgG分子FC片段羧基端受体,因为,NK细胞可通过结合到靶细胞上的抗体杀灭靶细胞。

2.NK :NK细胞体积较大,内含颗粒,细胞膜没有典型的T或B细胞毒表面标志,NK细胞不需要抗原刺激即可杀伤靶细胞,因此称为自然杀伤细胞。

3.CTL: CD8T细胞被活化后进一步分化繁殖成为效应细胞,成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

4.天然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固有免疫,是机体与生俱来的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天然抵抗力,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天然生理屏障和先天性免疫应答。

5.防御素:是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以及皮肤上皮细胞分泌多种小分子多肽,这些小分子多肽通过破坏病原的膜结构,直接杀灭细菌、真菌或囊膜病毒。

6.阳性选择:在胸腺中每天产生107个胸腺细胞,但绝大多数细胞在阳性选择和

阴性选择过程中凋亡,仅有1-3%的胸腺细胞最终发育成熟,成为成熟的CD4+或CD8+T。那些不能与MHC结合的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被诱导凋亡,称为阳性选择。

7.阴性选择:那些与MHC或MHC+Ag结合过强的胸腺细胞同样被诱导凋亡,称为阴性选择。 8. 超抗原:是细菌或病毒产生的毒素物质,这类物质对MHC-II类分子的α链和CD4T细胞的TCR的Vβ链具有高亲和力,因此可以通过MHC-II类分子和TCR外侧将其紧密结合在一起,引起5-20%的CD4T细胞同时活化,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造成免疫损伤,临床上出现全身中毒性现象。

9.BCR:位于B细胞表面的膜表面受体,识别抗原表位,对于同一B细胞克隆,其膜表面的抗原受体BCR是完全一样的,即一个B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镶嵌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另一部分是Ig-α/Ig-β异二聚体,负责向下传递信号。

10.载体效应:半抗原必须与载体以化学键结合才能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答,在再次免疫中,动物只有接种与初次免疫相同的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才能引起针对该半抗原的再次免疫应答。

11.Ag:能被BCR识别或与MHC结合后被TCR识别的物质。抗原物质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免疫原性,给物质在免疫动物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二,反应原性,该物质本身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能够与抗体结合的特性。

12. 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TCR/BCR或抗体Fab部分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按结构分:①顺序②构象;按功能分:①隐藏性②功能性。

13.半抗原: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某些化合物、重金属离子、激素等,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但如果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就可能具有免疫原性,该大分子物质称为载体,而小分子物质通常称为半抗原。

14.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具有完全一致的均一性,

15.同种型:是指同一种属每个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免疫球蛋白抗原特异性,其抗原决定簇主要存在于Ig的C区。即使是同种型抗体,氨基酸编码的肽链可能有细微差异,由这种差异形成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同种异性。

16.独特型:是指抗体可变区形成的抗原决定簇,由于抗体有三个超变区,超变区外还有骨架区可能出现多个抗原决定簇。

17.抗原加工与递呈:将抗原蛋白降解为能与MHC结合并形成复合物的肽段过程称为抗原加工;将抗原肽-MHC复合物运输到细胞膜表面展示的过程,称之为抗原递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