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

作者:杨梅花

来源:《体育风尚》2019年第05期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部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大稿午村水鼓舞的发展实例,简单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研究结果指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身价值,少数民族自身思维观念、政府扶持以及学校教育等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创造与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中建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隨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传统体育植根的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这变迁。 一、苗族水鼓舞简述

苗族水鼓舞是苗族人民于在干旱之年向天求雨的一种传统舞蹈,现主要流传于黔东南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其原始的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村寨平安。水鼓舞既是一项少数民族民俗活动,又是一项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在水鼓舞活动中,历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起鼓仪式,在六月份的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舞者以男性为主,身穿破衣旧裤、倒披蓑衣,在水泥中围鼓狂欢而舞,是“水、鼓、舞”三者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二是踩水鼓舞,在第二个丑日举行,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大家身穿盛装,在踩鼓场围鼓而舞,当地人又称“踩水鼓舞”。水鼓舞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据考据现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基于水鼓舞独特的舞蹈风格和渊源的文化,水鼓舞在2006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水鼓舞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展状况得到稍微改善。然而仍旧面临一些问题。

二、为继承和保护水鼓舞的方法和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是在当地青少年学生培育水鼓舞的活动能力上,而且该区域内有关高校研究机构等也引入进去。一方面实现培育下一代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机构能够为水鼓舞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 方向和思路。水鼓舞不仅以传统的形式进入课堂,还与体育相结合以健身操的形式进入当地学校的课堂,剑河县城关一小就是第一所实施水鼓舞与体育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学校,另外剑河民族中学也为水鼓舞设置了课件活动。学生们的水鼓舞健身操表演,水鼓舞健身操的音乐基本上保持了传统的鼓点节奏形式,动作也是沿袭了水鼓舞的基本步伐,但动作有了发展变换,也更多了一份健身操的劲律,全校千余名的学生们踏着鼓点、踩着舞步,其奔放富有张力的气势是很让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