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M-M-M-M-M;(2)G-M-G-M-G-M;(3)M-G-M-G-M-G
1818
5.假设在合成(NAG)时D和E糖残基之间的糖苷氧已为O所标记,当溶菌酶水解时,O将出现在哪个产物中?
18
答:溶菌酶催化C1-O键断裂,故O将出现在由A、B、C、D残基组成的四聚体中。
6.请比较溶菌酶、羧肽酶A、胃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1)哪一种酶的催化活性需要金属离子?(2)哪种酶只含一条多肽链?(3)哪种酶被DFP迅速地失活?(4)哪种酶是由酶原激活成的? 答:(1)羧肽酶A;(2)溶菌酶;(3)胰凝乳蛋白酶;(4)羧肽酶A、胃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
7.上题4种酶的催化机制中是否有从酶到底物的质子转移过程?若有请指出它们的质子供体是什么?
++
答:溶菌酶中的Glu35的-COOH提供一个H;羧肽酶A中的Glu270的-COOH提供一个H;胃蛋白酶中的Asp32
++
的-COOH提供一个H;胰凝乳蛋白酶中Ser195提供一个H。
8.TPCK是胰凝乳蛋白酶的亲和标记试剂,它对His57烷基化后使胰凝乳蛋白酶失活。(1)为胰蛋白酶设计一个像TPCK那样的亲和标记试剂。(2)你认为怎样可以检验它的专一性?(3)能被胰蛋白酶的这个亲和标记试剂失去活性的还有哪个丝氨酸蛋白酶?
9.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作为催化剂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在酶的分子结构上是哪些因素引起这些差异? 答:相似之处:①执行相同的反应——裂解肽键;②其结构和作用机制很相似;③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2.5
3
×10,并且具有相似的顺序和三级结构;④3个极性残基——His57、Asp102和Ser195在活性部位形成催化三联体。
不同之处:①专一性不同:胰蛋白酶裂解碱性氨基酸Arg和Lys羧基侧链肽;胰凝乳蛋白酶选择裂解芳香氨基酸如Phe和Tyr羰基侧链;弹性蛋白主要裂解小的中性氨基酸残基羰基侧链肽;②酶活性部位不同:胰蛋白酶口袋中,有一个负电荷Asp189在底部,有利于结合正电荷Arg和Lys残基;胰凝乳蛋白酶口袋被疏水氨基酸环绕,大的足以容纳一个芳香残基;弹性蛋白口袋浅,开口处具有大的Thr和Val残基,仅小的,部大的残基能够容纳在它的口袋中。
10.ATCase是一种别构酶,其活性部位与别构效应物结合部位分别处于不同亚基之上,有可能设想别构酶上这两种部位存在于同一亚基上吗?为什么?
11.对于ATCase来说,琥珀酸起着Asp(两个底物中的一个)的竞争抑制作用。υ对[Asp]的依赖关系见图10-71A(假设这些实验中第二种底物是过量的并可忽略)。在图10-71B种[Asp]维持在低水平(图10-71A种箭头所指处)不变,并加入一系列含量递增的琥珀酸。琥珀酸不能作为底物参与反应。请解释这些结果。
答:琥珀酸的结合导致协同由T型向R型转变。
12.试解释为什么胰凝乳蛋白不能像胰蛋白酶那样自我激活?
21
答:胰凝乳蛋白酶无法断裂Arg15羧基端肽键,故无法自我激活;而胰蛋白酶专一断裂碱性氨基酸羧基端肽键,故可断裂Lys6羧基端肽而自我激活。
13.羧肽酶A促使底物的水解,下面哪个是其重要的机制:(1)结构重排将必需氨基酸残基靠近敏感键。(2)
2+
形成一个C端环肽的共价中间物。(3)活性部位Try残基脱质子形成亲核作用。(4)通过结合Zn的活化水。 答:(4)正确。
14.左边列出的每一种酶,按照提出的催化机制,从右边选择出它们适当的过渡态或化学本质。 (1)溶菌酶——(4) (2)RNA酶——(3) (3)羧肽酶A——(1) (4)胰凝乳蛋白酶(2)(5) (5)胃蛋白酶——(6) (1)Zn的活化水 (2)氧阴离子 (3)五价磷 (4)碳正离子 (5)四面体肽键 (6)天冬氨酸——活化水 2+
15.对蛋白酶激A的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1) 通过ATP活化。 (2) 在没有激活剂时有2个催化亚基(C)和两个调节亚基(R)组成。 (3) 激活剂结合后解离成一个C2和2个R亚基。 (4) 在C亚基中含有一个假底物顺序。
答:(2)正确。原因:(1)通过cAMP激活;(3)激活剂结合后解离成一个R2和2个C亚基;(4)在R亚基中含有一个假底物顺序,占据了C的催化部位。
-5-7
16.苯甲脒(Ki=1.8×10mol/L)和亮抑蛋白酶肽(Leupeptin Ki=3.8×10mol/L)是胰蛋白酶的两种特异竞争性抑制剂,试解释它们的抑制机制。设计亮抑蛋白酶肽的类似物抑制胰凝乳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
第十一章 维生素与辅酶
1.例举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硫辛酸和维生素C。维生素B族的主要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及B12等。
维生素B族在生物体内通过构成辅酶而发挥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这类辅酶在肝脏内含量最丰富,体内不能多储存,多余的自尿中排出。
维生素B1在生物体内常以硫胺素焦磷酸(TPP)的辅酶形式存在,与糖代谢密切,可抑制胆碱脂酶活性。 维生素PP包括烟酸和烟酰胺,在体内烟酰胺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脱氢酶的辅酶,烟酰胺的辅酶是电子载体,在各种酶促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B2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起传递氢的作用,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形式存在,是生物体内一些氧化还原酶(黄素蛋白)的辅基。 泛酸是辅酶A和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的组成成分,辅酶A主要起传递酰基的作用。 维生素B6包括3中物质: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在体内以磷酸脂形式存在。
维生素B12在体内转变成2种辅酶形式,参与3种类型的反应:①分子内重排;②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苷酸;③甲基转移。
生物素在种种酶促羧化反应中作为活动羧基载体。
叶酸除了CO2外,是所有氧化水平碳原子一碳单位的重要受体和供体。四氢叶酸是叶酸的活性辅酶形式。 硫辛酸常不游离存在,而同酶分子中赖氨酸残基的ε-NH2以酰胺键共价结合,是一种酰基载体。 维生素C具有机酸性质,有防治坏血病功能。
22
2.对下列每一个酶促反应,写出参与反应的辅酶。
3.为谷氨酸变位酶反应选择一种适宜的辅酶并写出一个正确的机制:[化学方程式略]
2+
解:该反应适宜的辅酶可为5ˊ-脱氧腺苷钴胺素,重排机制:Co-碳键裂解,钴还原成Co状态,产生一个-CH2基,从底物吸取氢原子形成5ˊ-脱氧腺苷,并脱离底物上的基团(未成电子对),该中间物重排,-CH2-从一个碳原子移动到另一个碳原子,随后氢原子从5ˊ-脱氧腺苷是甲基转移,5ˊ-脱氧腺苷钴胺素重生。
T4、T5、T6与T3同类,略。
7.蛋清可防止蛋黄的腐败,将鸡蛋贮存在冰箱4-6周不腐败。而分离的蛋黄(没有蛋清)甚至在冷冻下也迅速腐败。
(1) 腐败是什么引起的? (2) 你如何解释观察到的蛋清存在下防止蛋黄腐败?
答:(1)细菌生长;
(2)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生物素抑制细菌生长 。
8.肾营养不良(renal osleodystrophy)也叫肾软骨病,是和骨的广泛脱矿物质作用相联系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肾损伤的病人中。什么维生素涉及到肾的矿质化?为什么肾损伤引起脱矿物质作用?
2+
答:1,25-二羟维生素D3能诱导钙结合蛋白(CaBP)的合成和促进Ca-ATP酶的活性,这都有利于Ca的吸收。它也能促进磷的吸收;促进钙盐的更新及新骨的生成;促进肾小管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从尿中排出。1,25-二羟维生素D3的主要靶细胞是小肠粘膜、骨骼和肾小管,肾损伤将影响1,25-二羟维生素D3的作用,故会引起脱矿物质作用。
9.一个临床病人由于代谢紊乱引起酸中毒,即低血和低尿pH。病人体液中化学分析显示分泌大量的甲基丙
23
二酸。将这种化合物饲喂动物时,可以转变成琥珀酸。对于这一观察你能提供营养上的解释吗?
答:VB12(钴氨素)的缺乏,导致以腺苷钴氨素为辅因子的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变位酶的酶促反应受阻,奇数碳脂肪酸代谢产生的丙酰CoA羧化生成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后,无法进一步生成琥珀酰CoA而进入柠檬酸循环,于是在体内堆积。
10.四氢叶酸(THF)都以何种形式传递一碳单位?
5510510
答:四氢叶酸(THF)传递一碳单位的形式有:N-甲基-THF、N,N-亚甲基-THF、N-甲酰基-THF、N-甲
555
酰基-THF、N-亚胺甲基-THF、N,N-次甲基-THF。
第十二章 核酸通论
1.核酸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什么早期核酸研究的进展比蛋白质研究缓慢?
答:1868年瑞士青年科学家F.Mescher由脓细胞分离得到细胞核,并从中提取出一种含磷量很高的酸性化合物,称为核素。
核酸中的碱基大部分由Kossel等所鉴定。1910年因其在核酸化学研究中的成就授予他诺贝尔医学奖,但他却认为决定染色体功能的是蛋白质,以后转而研究染色体蛋白质。Levene对核酸的化学结构以及核酸中糖的鉴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的“四核苷酸假说”认为核苷酸中含等量4种核苷酸,这4种核苷酸组成结构单位,核酸是由四核苷酸单位聚合而成。照这一假说,核酸只是一种简单的高聚物,从而使生物学家失去对它的关注,严重阻碍核酸的研究。当时还流行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胸腺核苷酸代表动物核苷酸,酵母核苷酸代表植物核苷酸,这种观点也不利于对核酸生物功能的认识。
2.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答:背景:20世纪上半叶,数理学科进一步渗入生物学,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也就成为数理学科与生物学之间的桥梁。数理学科的渗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思想方法,而且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实验方法。
依据:已知核酸的化学结构知识;E.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M.Wilkins和R.Franklin得到的DNA X射线衍射结果。此外,W.T.Astbury对DNA衍射图的研究以及L.Pauling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也都有启发作用。
2.为什么科学界将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评为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答:因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说明了基因的结构、信息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当时分子生物学先驱者形成的三个学派(结构学派、信息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得到统一,并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
4.什么是DNA重组技术?为什么说它的兴起导致了分子生物学的第二次革命?
答:DNA重组技术——在细胞体外将两个DNA片段连接成一个DNA分子的技术。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重组DNA分子能够被引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DNA重组技术极大推动了DNA和RNA的研究,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的面貌,并导致了一个新的生物技术产业群的兴起,所以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的第二次革命。
5.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怎样提出来的?它有何重大意义?
答:1986年,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H.Dubecco在Sience杂志上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经过了3年激烈争论,1990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出资30亿美元,用15年时间(1990-2005年)完成“基因组计划”。
重大意义:人类对自己遗传信息的认识将有益于人类健康、医疗、制药、人口、环境等诸多方面,并且对生命科学也将有极大贡献。
6.为什么说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时代?它的意思是什么?
24
答:由于技术上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度一再提前,全序列的测定现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意思:科学家的研究重心已从揭示基因组DNA的序列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组功能的研究。
7.核酸可分为哪几种类?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答: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原核细胞中DNA集中在核区,其核细胞DNA分布在核内,病毒只含DNA或只含RNA,RNA存在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或部分RNA病毒中。
8.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5323235
答:用S和P标记的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结果发现只有P标记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而S标记的蛋白质仍留在细胞外,由此证明:噬菌体DNA携带了噬菌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NA是遗传物质。
9.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三类RNA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rRNA起装配和催化作用;tRNA携带氨基酸并识别密码子;mRNA携带DNA的遗传信息并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10.如何看待RNA功能的多样性?它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答:RNA有5类功能:①控制蛋白质合成;②作用于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③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的调节;④生物催化与其他细胞持家功能;⑤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核心作用是:遗传信息由DNA到蛋白质的中间传递体。
第十三章 核酸的结构
1.比较DNA和RNA在化学结构上、大分子结构上和生物学功能上的特点。
答:DNA的一级结构中组成成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残基的数目由几千至几千万个;而RNA的组成成分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数目仅有几十到几千个。另外在DNA分子中A=T,G=C,而在RNA分子中A≠U,G≠C。
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单核苷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残基之间都是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的。
二级结构:DNA是双链分子,2条链之间通过氢键和碱基完全配对(A-T,G-C)形成双螺旋的二级结构,一般是右手螺旋,也有左手螺旋。RNA是单链分子,分子内部的不同部位(有的近距离,也有远距离)能够通过碱基发生配对(A-U,G-C和G-U),形成既有单链,又有双链的RNA二级结构,RNA二级结构元件有:茎环(发夹)结构、内部环结构、分支环结构和中心环结构等。
2.从已经揭示的人类基因组结构有何特点?
9
答:人类细胞有23对染色体,单倍体基因组大约有3×10碱基对。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有何特点?
答:原核生物以操纵子为转录单位,产生顺反子mRNA,即一条mRNA链上有多个编码区,5ˊ端和3ˊ端各有一段非翻译区(UTR)。原核生物mRNA,包括噬菌体RNA,都无修饰碱基。
真核生物的mRNA都是单顺反子,5ˊ端有帽子(cap)结构,然后依次是5ˊ非编码区、编码区、3ˊ非编码区、3ˊ端为聚腺苷酸(poly(A))尾巴,其分子内有时还有极少甲基化的碱基。
4.DNA双螺旋结构类型有那些基本要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基本的生命现象? 答: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有: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
(2)嘌呤与嘧啶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与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纵轴平行。多核苷酸链的方向取决于核苷酸间磷酸二酯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