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城镇化的“范家屯模式”
范家屯的城镇化,有自己的名,叫“全域城镇化”,即“一个村不落的城镇化”。
范家屯镇党委书记赵龙举说,全域城镇化,可以概括为“三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可以实现三个平衡:“土地、资金、人口”平衡。 聚焦“城镇化路径”设计“平洋模式”
能够集中体现范家屯全域城镇化思路的,是“平洋模式”。 平洋模式就是操作层面的三句话:整村搬迁;土地流转;宅基复耕。
整村搬迁。平洋村6个自然屯、537户、2055人,全部入住镇里新建的农民新型社区。此前,范家屯镇协调开发商,先垫资给农民建社区,让村民“上楼”。村民按原来住宅面积1:1置换,仓房等附属物按评估价进行货币补偿。村民自主选择房子的大小,想比以前大些的,增加的部分按每平方米2800元购买;想比以前小一点的,政府按照同样价位返钱。
土地流转。农民进城以后,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统一耕种,每公顷1.3万元租金。村集体获得的种植收入在126万元左右,按照耕地的收益标准返还给村民。
宅基复耕。平洋村整村搬迁,共腾出宅基地84公顷,建设新型社区需3.5公顷,根据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余下的80.5公顷可转为建设用地指标。这些指标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后,预期收益3.36亿元左右,其中,1.5亿元用于建农民新居,还清开发商垫资;1.8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复耕后的土地也统一由集体经营,复垦的面积里除了农民的宅基地,还有公共用地,这一部分村集体收益,用作村民“上楼”后的物业费、管理费、卫生费和村集体提留积累。 范家屯镇大力推广“平洋模式”,各村因地制宜,各有招法,但不离“三集中”这个大框。
“三集中”也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整村搬迁得先在城里购置住宅楼,这需要大量资金。钱从何来?能不能让农民不花钱就能住进楼房?对于自身财力极为有限的镇一级政府来说,靠财政显然不现实。怎么办?镇里想到了土地。范家屯镇处在环长经济带上,毗邻省会长春,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对于寸土寸金的范家屯镇来说,土地就是资本。范家屯镇政府规划主导,由开发商先行垫资兴建社区,然后通过建设用地指标“招拍挂”,把获得的土地收益支付给开发商。 还有,建设用地指标从哪里来?范家屯镇充分利用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土地政策,通过宅基地、废弃地复垦,置换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在范家屯镇新型农民社区――平洋社区,春节前才搬进
社区楼房的王吉春老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再也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了,冬天上厕所也不挨冻了,天天都能洗个热水澡。孩子们都去长春打工了,我没事就和老邻居们聊聊天,太幸福了,没想到后半生还成了城里人。”和王吉春老人一样,平洋村98.5%的村民都搬进平洋社区,而且是自己不用花钱就住上了楼房。
一个“点”通过城镇体系扩散到整个区域:范家屯镇目前正在推进香山村、十家子村、孟家村、铁南村的城镇化改造,香山村村民即将入住农民新型社区,十家子村年底前入住,孟家村、铁南村明年入住。
“平洋模式”也在不断被创新。十家子村根据实际选择了就地城镇化。十家子村位于硅谷大街一侧,十家子新型社区就在这里诞生了,一期工程6栋楼已竣工,二期马上启动,建成后农民就能全部住进楼了。其他事项与平洋村无异,土地流转、宅基复耕,村民得实惠。十家子村一组的康喜军说:“我家搬迁得了60多万元的补偿,我还要了一个80平方米的楼房,现在就等着搬家了。”
全域城镇化不断提升范家屯的品质和吸纳能力,吸引了很多长春人在这里买房安家。建养老城,针对的不仅是范家屯,还有长春周边的老年人;建大学城,长春工程学院落户,将增加上万名师生……
聚焦“城镇化支撑”大项目照亮一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