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课文讲解及教案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 课文讲解及教案设计

(蓝色字体为教材和教参相关内容)

【作家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 经历了残酷的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荧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等。

【课文讲解】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表明自己的看法。)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好人的品质)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

人。(先总起议论,点明题旨,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1】“长期”能否去掉?

【问题探究2】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首段的议论起到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第一部分(1段):开篇立意,概括主人公的优秀品质,确定全文感情基调。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光秃秃”“稀稀拉拉”等词语,写出了山地荒芜、毫无生机的情形。)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找水喝,才会有发现,推动情节的发展。)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废弃村中的破败景象,为下文牧羊人植树做铺垫。)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夸张,写出环境的恶劣。)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狂风之猛烈,突出了生活环境的恶劣,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③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这句话一方面是指找不到水,没有希望;另一方面指这里荒僻,毫无生机,毫无希望。为下文这里变得富饶做铺垫。)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认为牧羊人是一棵枯树,侧面反映了这个地方的荒僻。)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问题探究3】作者细致描写荒芜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为后文写牧羊人植树做了铺垫。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1

【问题探究4】如何理解“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一句的内涵?(能不能比成“磐石”)

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暗示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滋润和丰饶这一寓意。

⑤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运用比喻,把“风吹在瓦上”的声音比作“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生动形象地描摹出这里风的声势,便于读者理解和想象。)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细腻展现屋内的陈设,凸显牧羊人细腻、整洁、严谨的个性特点。)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通过外貌描写,展现了牧羊人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个性,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⑦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一颗一颗选择,并且拒绝“我”的帮忙,独自完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的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细节描写,表现出牧羊人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问题探究5】牧羊人为什么要拒绝“我”帮忙?

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二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⑧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与前文“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形成对比,写出了“我”对牧羊人的好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放羊拿铁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⑨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⑩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轻轻地”“仔细”两个词.....语,生动传神地展现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态度。感叹号表达了“我”无比惊讶、意外和感叹之情。)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他一心种树,毫无私心。)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一连串的问答,展现出“我”对牧羊人种树的猜测,突出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美德。)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2

(“刨根问底”“才”表现出牧羊人不爱说话、安静、平和以及不张扬的性格特点。)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点明牧羊人种树的原因,也凸显他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牧羊人失去了所有亲人后,并没有变得消沉,而是积极地面对生活。)

【问题探究6】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妙处。

运用“十万棵”“两万棵”“将近一半”“一万棵”等数字,说明树种发芽、树苗成活率很低,侧面突出牧羊人种树的执着和毅力。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展现了树木多、长得茂盛的特点。)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与前文“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相呼应。)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议论,牧羊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毅力使这片荒地蔚然成林,他就是伟大的“上天”,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议论,赞扬了牧羊人的坚持创造了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几乎”一词表现出“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写出牧羊人顽强的毅力、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付出。)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