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貂蝉形象分析

貂蝉的意义——《三国演义》貂蝉形象分析

学生:杜丽蓉

学校: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年级:14级秋

学号:DN214218004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指导老师:李建艳

摘要:美女貂蝉是人尽皆知的红颜祸水,而她历来受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是个奇女子,但同时她也是一个色诱的工具,一个感情单一思想简单的扁平人物,她用祸国来救国,她是陪衬绿叶的红花。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功能是在情节安排上起连接历史因果,增加故事趣味的作用,使读者更乐于读仿真式的史料故事。

关键词: 貂蝉 《三国演义》

(1)女性与历史的联系: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分析

中国有古语形容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说的是一个女子生得绝世容颜,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沉鱼、闭月指的是西施和貂蝉。西施和貂蝉生在乱世,本就是被送给别人的玩物,同时兼具祸乱城国的间谍,只为成就某个男人野心的工具,不同的是西施先有美人之名,她的故事随美人声名的流转逐步形成和发展;而神秘出身的貂

蝉则是先有故事,后其形象在故事中不断演变完型。四大美人中最迷人、最能使英雄豪杰神魂颠倒的,恐怕要数貂蝉了,四大美人中也只有貂蝉的历史最不可捉摸。《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可以说是个奇女子,有机智、有野心、有谋略、有勇气,有胆有识还有色,如此的女子,完全是祸水的不二人选,所以罗贯中把貂蝉安排在了引起战乱的导火索这一位置。通过《三国演义》的小说文本及诸多学者的研究文献,且来浅究貂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大体的有四种:一、色诱的工具;二、是“救国”的巾帼或是“误国”的祸水;三、陪衬“绿叶”的“红花”;四、个性单一的“牺牲者”。

先说貂蝉是色诱的工具。中国古人对于美人计的使用,可以说西施是文学中美人计形象的源头,貂蝉则是美人计形象的巅峰。凡美人计的使用,需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需要一个有挑拨离间之心的美人,貂蝉“年方二八,色伎俱佳”1,有以色惑人的资本,且有一颗愿报恩万死不辞的心,符合条件,二是需要有一个看见美色就智力低下的色诱对象,司徒王允说董卓与吕布“皆好色之徒”也符合了条件。连环计中的貂蝉刚好具备了聪明的头脑和美丽的外貌,于是司徒王允用美人行使连环计于董吕之间“取便谋间他父子反颜,令布杀卓,以绝大恶,重扶社稷,再立江山2”。她在董卓和吕布的面前扮演了两张不同的面孔,先是含羞带怯的在酒宴上为吕布添酒把盏,演绎尽了小女儿孺慕英雄的痴情形态;在董卓面前又以一舞妖艳,迷倒了色中老恶

1

《三国演义--第八回》图文本【M】 明.罗贯中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45页 《三国演义—第八回》图文本【M】 明.罗贯中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45页

2

鬼。可以想象貂蝉在对着吕布时扮出的艳衣佳人有多媚惑,在对着董卓起舞时的红衣舞女有多妩媚,若非有如此美貌加演技,又怎会符合使用美人计的条件呢?

若论在凤仪亭中使董卓与吕布之间矛盾激化的功劳,貂蝉的演技功不可没,这演技中更是体现了貂蝉的聪明才智。董卓和吕布的矛盾由来已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董吕之间在之前已有过间隙,董卓纳貂蝉是董吕矛盾的催化剂,而凤仪亭风波则是董吕矛盾完全爆发的导火索。司徒王允先将貂蝉以女儿的名义献与吕布,后又趁吕布不在时将貂蝉以家伎的身份献与董卓,吕布发现后又说是是接貂蝉与吕布的,吕布回去后却发现是董卓“占”了貂蝉,由此埋下仇恨反目的种子,而在《三国演义》第八回中貂蝉在董卓身边不时以眉目传情与吕布,“且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之态,复以香罗频拭眼泪”、“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蝉,神魂飘荡。卓见布如此光景,心中疑忌。3”这个时候董吕之间的矛盾已经在日趋增长,接着“卓偶然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越喜。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布心如碎。卓朦胧双目见布注视床后目不转睛;回身一看见貂蝉立于床后。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戏吾爱姬耶!”唤左右逐出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怒恨而归。”4

貂蝉一个眼神就成功的激化了董吕之间的矛盾,而后貂蝉又下了一剂猛药,在凤仪亭中貂蝉巧言善变,对吕布说“:我虽非王司徒亲

34

《三国演义—第八回》图文本 明.罗贯中著【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47页 《三国演义—第八回》图文本 明.罗贯中著【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47、48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