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23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一是受到皇帝选拔, 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 惶恐 ”“ 零丁 ”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四、鉴赏: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了解创作背景及诗歌体裁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 (1329 年 ),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山坡羊 ·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 —— 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 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 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 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本篇 “山坡羊 ” 是小令的曲牌名, “ 潼关怀古 ”是标题。

2.品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共写了三层。第一层: “峰峦如聚 ,, 山河表里潼关路。 ”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 “望西都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第三层: “ 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 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 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2)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聚”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 “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 ”“ 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3)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朝之 “ 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4)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松柏(bi) 春谷( chn) 狐裘(qiú) 饮归客( yng) B.兜鍪( móu) 都护(hù) 潼关( tóng) 踌躇(zhù ) C.干戈(g) 雉鸡(zhu) 瀚海(hàn) 浮沉( fú) D.寥落( liáo) 神州( sh?n) 惶恐( huáng) 宫阙( qua)

解析:A选项里“ 饮归客”的“饮 ”正确的读音是“ yn ”;B选项里“踌躇 ”的“躇 ”正确的读音是“chú ”;C选项里“雉鸡 ”的“雉 ”正确的读音是“zhì”. 故选D。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回路转 回: 回环 (2)峰峦如聚 聚: 聚拢,包围 (3)兴,百姓苦 兴: 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4)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 红心,比喻忠心 (5)八十始得归 始:才 (6)泪落沾我衣 沾:_渗人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解析:A项正确划分是“遥望/是君家,松柏/家/累累”。C项正确划分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D项正确划分是“北风V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十五从军行》选自《乐府诗集》。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他与高适并称“高岑”。 C.词始于南宋,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隋唐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到唐代达到顶峰。“南乡子”是词牌名。

D.《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解析:C词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至宋代达到顶峰。 5.默写

(1)《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出门东向看,泪落粘我衣。

(2)《十五从军征》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3)《十五从军征》表达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景描写)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4)《十五从军征》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6)《十五从军征》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7) 《十五从军征》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8)《十五从军征》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9)《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10)《十五从军征》描写归乡老兵现在的境况(老人孤独处境和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粘我衣。

(1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造成别开生面的开阔雄奇氛围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1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两句以花喻雪,描写了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景象。

(1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两句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写飞雪飘进珠帘,打湿了军帐,让人感到异常寒冷。

(1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两句写将士却毫无怨言,依然拉弓练兵,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1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突出了雪景的雄伟壮阔。

(16)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两句写饯别宴会的盛况,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摆开筵席,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

(17)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两句写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

(18)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两句写虽然雪越下越大,但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两句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2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不尽愁绪和感慨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两句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

(2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两句,用两个比喻句浓缩了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坎坷,感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2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诗人为自己的命运忧虑,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的句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