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第一、二、三节

学习难点:对幼儿园课程定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考:

1、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是什么? 2、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涵义?

3、幼儿园环境教育分为哪几部分?

4、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约20分钟)

二、进行新课: 一、幼儿园课程的由来

其实,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为我国幼教界所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曾经出现这样一些对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解释: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张雪门)“幼儿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儿园一切之活动也”。(张宗麟)

应当说“幼儿园课程”这一概念早已运用于幼儿园。 那么,为什么幼儿园课程这一概念在历史上又一度成了陌生的新概念了?其实,成了陌生概念的不仅是“幼儿园课程”,“课程”也同样如此。原因在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同前苏联一样,在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国家对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模式: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一编制。地方和一般的研究人员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将既定的课程计划(称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付诸实践教学。这样一来,课程(包括幼儿园课程)问题就逐渐从研究者和广大教师的视野中消失了,甚至大学教育系也只开《教学论》而不开《课程论》了。任何词语(概念)都是在使用中存在的,不使用了,自然也就消亡了。尽管实际上消亡的只是课程这个词,而不是课程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家管理教育的模式也开始转变,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给了各级教育部门(包括学校、幼儿园)以较大的自主权,广大研究者和教师开始有了不同程度地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并因而产生了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整体思考的需要。于是,课程问题又逐渐进入人们的意识,“课程”一词也重新成为一个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下面我们来分层解释这一定义: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所谓各种活动,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为什么要强调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第一,由于活动具有主体性(谁在活动)和对象性(用什么活动,和什么相互作用),因而,课程的两端——物和人,作为活动的两大要素——对象和主体,是同时存在于活动中的,缺一不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课程解释为“活动”,有利于改变课程工作者的视角,促使他们同时注意问题的两个方面:学习对象(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学生)。 第二,活动自身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教师看得见,也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包括直接和间接控制)。同时,由于活动具有双重转换性,外在的客观对象(学习材料)和活动方式

百度文库

可以通过主体的活动“内化”为主观经验(包括情感体验、内在的知识能力等);主体的主观经验也可以“外化”为态度、动作方式、技能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得到完善、重组或改造。因此课程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也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材料、引发活动“主题”、指导活动方式等策略“控制”儿童的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经验。

第三,活动更能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与特点,因而也更适合于解释幼儿园课程。众所周知,所谓学习,指的是获取经验并由此而引起学习者的能力和倾向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人类学习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是通过语言传递获得间接经验(接受学习);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集中表现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特质,在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是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学校以学科为主的课程形态的基本依据。然而,对于处在“人之初”阶段的幼儿来说,由于其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特征,使得他们的学习明显具有其直接经验性,难以离开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知,难以离开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活动。因此,用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更能体现课程为学习服务的基本职能。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在肯定幼儿园课程是“活动”的同时,我们又在“活动”的前面加上“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几个至关紧要的词作为限定。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突出课程的目的性,克服以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可能导致的危险:即过于注重活动的外在形式和过程而忽视、忘却活动的目的(预期的结果),甚至视活动本身为目的,“为活动而活动”。

当然,没有结果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活动过程必然包含着结果:幼儿在活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活动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一定印象,对活动的方式方法留下一些记忆,伴随着活动过程产生某种情感体验。但这些认识和感受,却不一定与我们的教育期望相一致。也就是说,活动的实际结果并不必然是教育者所希望的结果,尤其是在我们忘却目的,仅仅关注幼儿是否在“活动”,“活动”的形式是否完美,而不考虑它的意义是什么,可能产生的学习经验是什么。因此,用学习经验加以限定,把课程定义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可以起到进一步明确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的作用,使过程与结果、形式和实质更加密切的融合为一体。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所谓各种活动的总和,已经涉及到幼儿园课程的形态与结构问题。幼儿园课程绝非仅仅是“上课”或所上的各门课的相加。幼儿园课程的表面形式是多样的,凡是作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运用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生活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体来说,幼儿园课程基本以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同时,“通过环境教育幼儿”“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指导幼儿学习”等等提法均反映了幼儿园课程的这些特点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由幼儿园课程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由于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便直接反映学前教育的性质,直接决定于学前教育的特殊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幼儿园课程同学前教育一样,其性质是由学前儿童和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决定的。

百度文库

一、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是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其以后的教育阶段是小学教育。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是小学课程的前一阶段,二者具有客观连续性。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不管学前儿童是否接受学前教育,将来必然要进入小学继续小学教育。因此,幼儿园课程对小学课程必然有奠基作用。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是客观的必然性,并非人为的特性。幼儿园课程为初等教育课程打基础,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基础性,并不是为了以后,而是必然影响以后。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意味着为以后奠定基础的客观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具有相对意义,但它更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合理、科学以及对学前儿童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早已不是要不要重视的问题,而是必须予以重视,怎样更好地重视的问题。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涵蕴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必然联系,是儿童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有机统一的必然性要求。这种必然性不仅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既是身体方面的,也是心理方面的,是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是知、情、意、行各方面的,是全面的基础性。这种基础性,孕育着以后发展的巨大潜能,其中的秩序不可更改、不可逆转。 二、幼儿园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其对小学教育具有奠基作用。但是,由于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因此,幼儿园课程便具有非义务性,是非义务性课程。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全体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因此,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义务教育课程是适龄儿童必须学习和完成的课程,也具有强制性。

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尽管世界义务教育有向上和向下延伸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国将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之中,即没有一国强迫学前儿童必须接受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在客观上使幼儿园课程具有了灵活性。但是,由于小学教育的年限也影响学前教育的年限,进而影响到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因此课程既具有课程的灵活性又具有课程的规定性。灵活性是在实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前提下的课程灵活性。规定性应是科学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而不是硬性规定。

目前, 我国尚未出台统一使用的学前教育课程标准, 广大学前教育课程研究者正在发挥各自的积极能动性, 努力探索适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课程。但是, 即使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在全国颁布实施之后, 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学前儿童都接受学前教育, 而退一步讲, 即使要求了也不可能保证, 因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 非义务性将是我国学前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基本特性之一, 因而也必然是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

三、幼儿园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特殊对象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跑线上,其获得的经验,所受的教育不仅仅影响到青少年期,而是会贯穿一生。学前教育课程具有开端性、启蒙性,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百度文库

学前儿童正处于整个人生发展的启始阶段或第一阶段,是生理开始发育,心智开始萌生,个性开始萌芽的时期。在此阶段,儿童以一个几乎完全生理化的自然生命体,逐渐接受人类社会文化的熏陶,进行着社会化的历程。在身体结构发生变化,生理机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儿童心理由浑沌一体走向分化,从分化走向综合;心理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其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交往关系日益复杂,进行着心理次第启蒙历程。儿童身心发展,既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依据,又是教育的结果。

四、幼儿园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

适宜发展性课程突出两点,一是适宜性,二是发展性,当然两者是紧密相关的。这归根到底,是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课程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不是仅仅停留于迎合,或迁就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

(2)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是适当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择、优化的,具有选择性。 (3)课程是要提供适宜的刺激,促进学前儿童适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既要保证学前儿童达到应有水平,获得充分发展,又要为其以后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即拓展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课程要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普遍性,充分考虑学前儿童全体发展的共同性,还要适合不同儿童发展的独特兴趣与需要,照顾其个性。

(5)课程还要适当照顾教育者,切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巩固练习:

思考题:1、简要概述幼儿园课程概念的由来? 2、简要回答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3、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四、课堂小结。(略)

学习内容:一章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学习目的: 理解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并能灵活的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去 学习重点:幼儿园课程重点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检查出缺席情况 2、复习提问记分:

(1)、简要概述幼儿园课程概念的由来?

(2)、简要回答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3)、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二、进行新课: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规定的。明确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大方向。

百度文库

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启蒙性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地位,与它的启蒙性是密切相关。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0——6岁的儿童,而这个年龄的儿童正处于能够迈开脚步走出家门,睁开双眼观看窗外的年龄。虽然内在的生命活力使得他们好奇好问,充满了求知的渴望。迅速发育的身体动作,像白纸一样开放吸收的心智,也为他们了解、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但是,对于这个复杂而神秘的世界,他们毕竟还是朦朦胧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睿智的引导者势必不可缺的。幼儿园教育者应该成为这样一个睿智的引导者。幼儿园课程自然也就担负着这样一个启蒙——启于始发,蒙以养正的基本任务。

2、生活化特点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着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对于幼儿来说,除了认识周围世界、启迪心智的学习内容之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态度和能力,如:文明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立意识、与人相处时应有的态度和能力等,都是需要学习的。而这样广泛的学习内容不可能仅靠教师专门设计和组织的作业教学活动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进行。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离开幼儿的生活实际,也会变成难以理解其意义,难以唤起兴趣的抽象、枯燥的知识灌输。因此,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彻于幼儿的生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途径,科学、有效地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另一特点。

3、游戏性特点

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来说,游戏被视为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对于其它年龄阶段的教育来说,游戏似乎是学习的对立面、腐蚀剂,古人早就告诫学子:“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然而,对于幼儿,游戏却是他们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其基本的学习途径。

在幼儿园课程中,学习与游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幼儿的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让幼儿在其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因此,幼儿的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我们的幼儿园课程定义中,游戏作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作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此外,即使是教师专门设计、组织和指导的学习活动,也要强调其“游戏性”,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再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特点

幼儿园课程具有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的特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幼儿是生活在声音、形象、色彩的世界中,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世界。只有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他们才能理解事物,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概括的认识。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方式和认识特点,使得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成为其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使得幼儿园的课程必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成分。对幼儿来说,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离开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具体而生动的活动,幼儿园的课程就没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失去了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基础,幼儿园的课程就变得不可理解,教学就变成了记忆力的机械训练。

5、潜在性特点

潜在性是指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按它直接反映社会对教育和人们以及文化对教育和人的影响。潜在性具有以下特征。

百度文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