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探究结果之乐趣,儿童能力就会在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中,在利用自己各种语言(游戏、绘画、手工、动作等)表达看待事物独特角度和独特认识时显示出来。
因此,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增强儿童发现的可能性;而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于激发儿童作为学习基础的创造能力。
4、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关系和学习息息相关。幼儿学校应该成为这样一个以参与合作为基础的关系系统,使所有相关人员(儿童、教师、家长等)都能体验到一种被热情拥抱的、回家的感觉,对于瑞吉欧来说:“教育乃是一种通过共同的探索进行的社群活动和文化分享。”
5、在各种关系中,师生关系最为直接的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学生讲解)
第三层次:瑞吉欧的教育课程 (一)课程目标
尽管就目前的资料而言,没有看到瑞吉欧对于自己课程目标的直接表述,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该教育体系所追求的目的是儿童愉快、幸福、健康地成长,其中,主动性、创造性被视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与核心。 (二)课程内容
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和预先设计好了的“教育活动方案”。课程的内容来自周围的环境,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日常生活是取之不尽的课程内容资源,瑞吉欧的课程实践表明,并非经验的新颖或奇异决定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的意义;恰恰相反,充分地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对幼儿更具有深厚的价值和趣味。如:广场上的狮子雕像、城市中的雨和雨中的城市、人群、影子、跳远、百货商店……都是儿童探索的好题目。 第四层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是以“项目工作”和“项目活动”(第四章第二节)的方式展开的。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 瑞吉欧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特色: 1、弹性计划
从“人群”(实例略)这个活动的产生和进行过程中可以看到,瑞吉欧实践着一种课程计划类型——弹性计划,即教师预先制定出总的教育目标,但并不为某一项目或每一活动事先制定具体目标,而是依靠他们对孩子的了解以及以前的经验,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提出种种假设,依赖这些假设,他们形成灵活的、适应这些孩子需要和的兴趣的目标。 2、合作教学
在教学方面,瑞吉欧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师生合作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瑞吉欧将教学的过程比作教师和儿童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儿童和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它游戏。 3、档案支持
瑞吉欧教师所说的档案有力地支持了项目活动的过程。档案指的是对教育过长及师生共同工作结果的系统记录,包括:儿童自己的视觉表征活动作品以及对儿童工作过程中具体实例的记录,如记录儿童在工作进程中的具体实例,正在工作的儿童的照片,教师写的旁注、誉写下来的儿童们的争论短评和对于活动意向的解释以及家长的评议等。 4、小组工作
瑞吉欧的项目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工作的方式,小组一般是3—5人,有时2个人。瑞吉欧认为这种小组工作的方式有利于保证同伴间的合作研究。
百度文库
5、深入研究
瑞吉欧的项目活动不是匆忙走过场,而是深入且富有实效的学习。瑞吉欧的项目活动是对某一个主题进行的深入研究,这种深入研究突出的体现在活动中幼儿对同一现象、概念多角度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其在多种水平上不断提升的重复认识。 6、图象语言
在幼儿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瑞吉欧鼓励儿童运用他们的自然语言和表达风格,自由地表达和相互交流——包括语词、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绘画、雕塑等,其中符号性的视觉表征活动尤其倍受关注。(教师讲解) 三、巩固练习:
1、瑞吉欧教育的基本观点
2、从瑞吉欧的项目活动看课程组织(举例说明)
四、小结(略)、教师答疑
学习内容:第六章 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一节 单元主题活动设计
学习目的: 了解“单元主题设计”的涵义;理解掌握主题的选择与开发、设计流程,提高
独立设计“单元主题设计”的能力。
学习重点:主题的选择与开发及设计流程,
学习难点: 能够独立设计“单元主题设计”的能力。 学习关键:小组讨论,教师答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瑞吉欧教育的基本观点
2、从瑞吉欧的项目活动看课程组织(举例说明)
二、进行新课:
第一层次:一、什么是单元主题活动?
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单元主题活动强调:幼儿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自然事物”为本位的,而不是以抽象出来的“学科知识”为本位的。幼儿所接触的事物自然地包含着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需要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而不是虽然精深,但却相互割裂的认识。(学生阅读) 第二层次:主题的选择与开发
“主题”是单元活动的核心。它既表明幼儿将要参与的系列活动,又表明他们从中所要获得的关健经验;同时又是教师选择组织学习内容、展开教育教学过程,创设教育环境的引航灯。因此,“主题”是单元活动设计的起点和灵魂。 (一)选择主题的出发点
单元活动的主题一般来自于儿童的生活。选择主题可以有多个出发点。
1、从课程目标出发
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教育活动加以支持,因此,可以从确定的课程目标出发,寻找相应的活动主题。例如,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小小科学家”、“奇妙的种子”、“我家的电器”等等主题,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让幼儿惊讶科学的奇妙,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感受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方便的,唤起对科学的兴趣。 2、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百度文库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选作单元的主题。比如,我的影子。(略)
3、从现有的内容和材料出发
有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会有规律的呈现,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儿童关系密切的节日”。另外,有一些内容也会不期而至,成为难得的主题。比如:南方突然下大雪啦,家长送来了几个大的纸包装箱。这些送上门的内容,完全能够产生出“奇妙的雪”、“小小设计师”之类的主题。教师切不可轻易放掉。(小组讨论自学) (二)选择主题的依据
幼儿园教师在选择单元主题时,首先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我们不妨问自己几个具体的问题,并尝试着回答:
1、这个主题幼儿会喜欢吗?符合它们的兴趣和需要吗?
2、它隐含着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它可能有助于达成哪些教育目标?
3、它涵盖哪些教育内容?可能引起哪些方面的学习?可以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学习经验? 4、它的可行性如何?主题所需要的材料容易获得吗?是否容易转化成让幼儿之间参与的具体活动?
5、它与其他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有关的经验进行衔接与连贯? 选择主题时,还应该尽量考虑到主题之间的连续性。
由于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学习的,因此,一个主题活动单元与另一个单元在学习内容上常常没有什么联系。前后单元之间缺乏衔接与连贯性,是单元主题活动受到的主要批评。就目前情况来看,加强这种联系似乎不是在主题内容本身,而是在幼儿前后学习经验和能力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上。(学生自学) (三)常见主题开发与选择
单元活动的主题可以由设计者自己开发,也可以从他人开发的各种主题中选择。一般来说,适合幼儿的主题往往是从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中发掘的。从幼儿这个中心出发,逐渐向外扩展。 1、幼儿自身
可以围绕幼儿自身进行探讨的内容及开发的主题有:
生理方面:身体的特征与功能;身体的发展与变化;身体的健康;安全与保护等。与之相应的主题如“我的器官用处大”、“我在长大”、“我生病了”、“我是自己的保护神”、“小小营养师”、“小小运动员”等。
心理方面: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情绪等,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做些友好的比较。相应可产生的主题有:“我的本领”、“我高兴,我不高兴”、“我的宠物”、“我、你、他”等。
2、幼儿的社会环境
幼儿的社会环境中可探讨的主要是幼儿的各种人际关系。随着其生活圈的逐渐扩大,这种关系越来越扩展为对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不同地域的人、不同文化等更大范围的社会环境的关注。
有关的主题可以有:“我的家”、“快乐的幼儿园”、“我的好朋友”、“爸爸的工作”、“超级市场”、“警察叔叔辛苦了”、“家乡小游”、“过年了”、“我是中国人”、“汤姆的家乡”、“我们一样,我们不一样”等等。另外,有关衣食住行方面的内容,也可以产生出许多可探讨的主题。如“城市立交桥”、“我们怎样联系”、“别让垃圾弄脏公园等”。
3、幼儿的自然环境
从幼儿的自然环境中可探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动植物;水,沙,石;自然现象;季节变化;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等。而产生的主题如:“海底世界”、“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奇妙的磁铁”、“珍贵的水”、“妈妈的助手——家用电器”、“奇妙的太空”等等都
百度文库
是有价值的主题。(教师讲解) 第三层次:单元主题活动设计 (一)设计的流程
1、列出单元名称、选择这一单元的理由和大体需要的时间; 2、确定单元活动总目标; 3、拟定单元活动纲要; 4、逐一设计每个活动; 5、检核或评价方案。
(二)单元主题活动设计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单元主题活动的整体性、综合性应该是自然、有机、水到渠成式的,不应是生拼硬凑。 2、单元主题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是希望通过提供一个整体性的外部内容结构来影响儿童,形成内部完整的经验结构。(师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分组讨论,拟定单元计划提纲,教师巡回答疑。 四、师生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复习题
1、选择主题的出发点? 2、选择主题的依据?
3、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流程?
4、设计单元主题活动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学习内容:第二节 项目活动的组织
学习目的: 了解“项目活动”的涵义,掌握“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项目活动的涵义、特点 学习难点:做“主题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选择主题的出发点? 2、选择主题的依据?
3、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流程?
4、设计单元主题活动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第一层次:什么是项目活动
在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已经提到了“项目活动”这种课程组织方式。 所谓项目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主题和题目)或认识中的问题(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第二层次:项目活动的特点
1、项目活动强调课程的“动态设计”、“随机生成”,项目活动的方案和计划不完全是预先确定的,而是先有一个大概的“项目蓝图”或“框架”,而后,在与儿童的教学和互动中,不断根据他们的反应(兴趣、经验、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做出调整、修订、发展,甚至完全改变预先的蓝图,生成新的项目。这也就是所谓的“弹性计划”的涵义。
2、由于项目活动不是“预成”的(即预先设计好的),因此,“设计”与“实施”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设计并不主要发生在实施之前,而主要发生在实施过程之中,甚至发生在实施之后:教学互动后教师的反思,往往也影响着课程下一步的“展开”。所以,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课程的设计、展开和生成的过程。 第三层次:项目活动的要点
百度文库
(一)团体讨论
团体讨论是全班一起或分成小组,针对各种议题和构想进行讨论、并分享想法和经验的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儿童、指导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 (二)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不是昂贵的旅游,不需要太多的花费和到距离太远的地方,理想的实地考察就是走出教室进行现场参观、访问、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调查幼儿园的建筑、户外场地或植物,访问在幼儿园服务的人员、测量幼儿园并制作幼儿园的沙盘模型等,这都是实地参访。 (三)发表
发表是让儿童回顾与主题相关的园外经验,并将它表达上来。儿童可以用语言讨论这些经验的差异性、各人不同的意见,并陈述所要调查的问题,更可以用画图、数学符号、戏剧扮演和模型制作等各种发表方式来表述和解释个人经验。 (四)探究
项目活动重视各种探究。儿童可以访问自己的父母、校外的朋友;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和访问专家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也可以以实际接触、试验等方式来探讨分析物品、材料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更可以利用图书馆和教室里的书研究更深入的问题。 (五)展示
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儿童可以各自从事所选的活动,或与小组成员一起工作。他们展示在布告栏和墙上的“档案”(工作记录)不仅是有用的资源,同时也和与全班分享个人的工作和构思。借助于讨论及展示,儿童非常清楚地了解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展示也有利于家长和来访者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层次:项目活动组织的初步阶段——制作主题网 1、何谓主题网
主题网或称概念网,简单地说,就是将通过“脑力激荡”而调动出来的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经验和概念,经过归纳整理,建立起某种关系和联系,并以“网状”的形式将这种关系和联系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 2、制作主题网的过程
哪部分可合并在自己的主题网中。 3、主题网的功能
主题网可以发挥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辅助教师的课程设计:二是辅助幼儿的学习 主题网之所以可以辅助教师的课程设计,是因为主题网制作的过程,能够使教师站在更加全面的理解主题,避免停留在局部或表层;教师在制作主题网时,可以把所有的相关的概念都尽量完整的包括进去,然后再根据自己班上孩子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来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方法。
主题网也可以辅助幼儿的学习。师生共同建构主题网的过程,可以使幼儿从成人和同伴那里获得有关的经验和想法,充实和扩展自身的有关认识,同时发展分类思维能力。
此外,儿童参与制作主题网的过程有利于教师了解儿童关于主题的原有经验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寻求和发现可以并值得延伸、扩展和深入探讨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学做“主题网”
制作主题网大约分为四或五个步骤: (1)脑力激荡
教师要尽可能地放纵自己的思想,任其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驰骋。并在一个个小纸片上写下自己所想到的任何与主题有关的字词,一个纸片只写一个词。而且,这些字词尽可能特别具体。如果与同事合作制作主题网,此时应该各自独立进行,不需要相互交流;如果是与幼儿共同制作,则需要把幼儿的不同想法用简明的字词记录下来。 (2)归类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