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高一历史必修二笔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笔记

代娜娜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条件(1)生产工具改进(铁犁牛耕)(2)技术进步(3)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一、农业的起源

1、产生: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区域: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格局:北粟南稻) 3、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存在地域差别。(五谷、六畜)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一)过程

1、原始社会:石斧、石铲、耒耜等。

2、商周时期:青铜制品(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耒耜(主要工具) 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春秋后期)(铁犁用于牛耕为战国中后期,犁壁为西汉中期) 4、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翻车、筒车

(二)特点: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2、西汉:漕渠、白渠、坎儿井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千耦其耘 3、春秋时期:小农经济

(1)原因: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点: ①拥有部分土地

②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③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评价:

①优点: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弊端: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分散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落后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度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脆弱性)。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商周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1、背景:(政治)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经济)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2、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内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国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

①开始时间:春秋时期

②最终时间:战国时期“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③瓦解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④瓦解的直接原因:税制改革。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主体)、自耕农私有土地——国家赋税的直接来源 2、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的方式是土地买卖。 3、土地兼并的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4、土地兼并的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5、土地兼并的过程: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6、历代统治者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均田、限田 三、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略)

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青铜:

(1)时间: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铁: (1)成就:

①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②春秋时期开始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2)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冶铁燃料 ①汉代:煤

②北宋: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③南宋:焦炭 ④明朝:流行

二、衣被天下(纺织业) 1、丝织技术

(1)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养蚕缫丝了。 (2)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汉代: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唐代:出现缂丝技艺。 2、棉纺织技术

(1)宋末元初,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2)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3)元明时期:江苏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4)明代后期: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从烧陶到制瓷(陶瓷技术)

1、陶器: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彩陶、黑陶、白陶) 2、瓷器

(1)东汉晚期:青瓷 (2)南北朝:白瓷

(3)隋唐: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5)元代:开始进入彩瓷时期

(6)明清: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1、家庭手工业:

①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②影响: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的才拿到市场出售。 2、官营手工业:

(1)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关系从征役制到雇募制;代表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3)评价: ①积极: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②消极: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工匠服役,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由政府直接经营,生产不计成本,技术力量雄厚,进行比较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及供宫廷和官府消费的生活用品,产品大都比较精美。 3、私营手工业 (1)发展历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②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

①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明中后期,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 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4、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 5、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紧密结合 6、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7、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