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目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2.2 卫星应用产业链上游分析

从卫星产业价值链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链的后端客户服务部分贡献了70%-80%的收入,利润率高达35%。整个投资的重心在于后端部分。然而我们主要是对针对新材料在卫星制造方面的投资机会分析。

从小卫星的研制成本结构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单纯的材料部分,在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正是由于材料部分的成功突破才奠定了卫星产业向微型化小型化的趋势发展。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中游,占比为68%;上游产值相对较小,仅为15%;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占比17%,较上年提升5%。下游产值占比的增加,符合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这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在从初级阶段迈向成熟。

据了解,目前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天线、芯片、板卡、GIS、地图、模拟源等配套齐全;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以及结合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品类已初具规模,初步具备针对行业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综合的能力;下游的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已在数据采集、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和军事等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

随着整个北斗产业化应用进程的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紧密合作,解决北斗产业‘小、散、乱’的局面,实现了抱团发展。同时,在产业布局层面,需要全产业共同努力打造一家龙头企业,来应对当前的最佳发展机遇期。

以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例,我国推出了各种政策积极鼓励对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研发。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北斗芯片领域禁止外企进入,因而芯片的国产化率较高。业内人士认为,芯片企业将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受益最多。

导航终端产品包括各类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天线和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接收设备,如车载设备、船载设备和手持设备等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北斗规模的应用日益扩大,市场稳定增长,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时期。随着军队、行业及大众用户对时空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北斗应用市场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保持稳定增长。

观研天下旗下品牌

1.2.3 卫星应用产业链下游分析 (1)卫星通信领域

在卫星通信领域,亚太九号通信卫星、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的陆续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也实现了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地区用户提供整星在轨交付服务。这些成果对中国航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卫星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对应,卫星通信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虽然进入21世纪后卫星通信在与地面有线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的激烈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但随着新需求的出现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正跨入一个新时代。

目前,国际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卫星通信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卫星多媒体广播(DMB)业务的快速发展。从卫星音频广播(DAB)到卫星视频广播(DVB),再到DMB,通过卫星广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目前,DMB发展趋势最好的是欧美、日本和韩国。

(2)卫星电视直播成为卫星应用的支柱产业。随着各国数字电视进程的加快、卫星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推广应用以及大型体育和媒体盛事的催化,付费卫星电视平台得以迅速增加和发展。目前卫星直播产业是唯一能与地面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竞争,并拥有一定优势的产业。

(3)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正在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卫星通信,是商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卫星终端设备费用的不断下降,以及用户对高速因特网接入需求的迅速增长。

(4)移动卫星通信仍然是目前卫星通信发展较快的业务之一。

(5)卫星通信在军事通信、环境数据采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