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备考之“所谓题感”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备考之“所谓题感”

省考行测部分,言语理解是很重要的考察专项,而其中,逻辑填空一直是考生们较为“头痛”的部分。很多同学把这部分的正确率交给一个叫“题感”的词之后,就不管不顾,总在羡慕正确率高的同学题感好,却不知题感从何而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聊聊逻辑填空的“题感”是什么:

一、分析材料语境

很多同学需要读材料很多遍才能知道材料讲的是什么,更有甚者读完之后还是不知道材料在讲些什么,其实很大一部同学都是没有准确的分析语境导致的。

例题1、今天,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难以脱离科技成果,退回到现代科技之前的生活状态中。但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一些科技成果常常携带着____________的后果,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昭然若揭 B. 不言自明 C. 毋庸讳言 D. 难以预测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讲述科技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表示转折,可以快速判定前后为反对关系,转折前阐述科技的优点,转折之后阐述科技的弊端,强调科技成果可能会带来某些后果,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横线后出现一个词“可能”,说明这个后果具有很多不确定性。D项“难以预测”指难以预先推测或测定,表示我们无法完全掌握科技发展产生的作用,包括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不确定的,当选。A项“昭然若揭”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与“后果”搭配不当,通常表述为罪恶、真相昭然若揭,排除;B项“不言自明”指不用说话就能明白,道理很浅显,无法搭配“后果”,且与

文意相悖,排除;C项“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文中并无隐讳之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二、辨析词语

很多同学做题的时候,好不容易读懂了材料语境,但是却败在了词语上,四个选项的词语看着感觉都一样,完全不知道怎么选,看完这个题或许会明白。

例题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月光、蝉鸣、蛙声与稻香,都是夏夜田间的________景物,遭遇罢官的辛弃疾在此一住十几年,心性渐渐 _______,词句变得安详平实。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平凡 索然 B. 寻常 淡然 C. 平常 安然 D. 常见 了然

中公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所填词语与“心性”搭配,且与“安详平实”形成对应。四个词语看上去长得都一样,但是细细辨析下来能发现很大的差异。A项“索然”形容乏味,没有兴趣,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意不符,排除(可结合索然无味进行理解)。B项“淡然”,形容心情平静,不大在意,略有淡泊名利,看淡功利的意味,搭配恰当,符合语境(遭遇罢官的辛弃疾在这安宁的环境中生活十几年,已经看淡名利)。C项“安然”形容没有顾虑,很放心,文段并非强调没有顾虑,且与“心性”搭配不当,排除。D项“了然”指清楚明白,与“心性”搭配不当,排除(可结合了然于胸,清楚明白之意进行辨析)。第一空代入验证,“寻常”与“景物”搭配恰当,契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结合上面两个题可以看出,其实逻辑填空所谓的题感,就是结合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题,第一步,分析材料找准语境提示,第二步,认清词语差异,第三步,结合材料语境和词语差异,选择最优的选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总结。

以下是申论范文:知识创造价值 书香改变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口号,也是耳熟能详的标语。短小精悍却格外有力,彰显着人们对于知识产生的价值有着极高的认同与至高的推崇。知识,之于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是重新返回城市、开启人生道路的一叶扁舟。知识,之于很多贫寒人家的孩子,是跳出农门、走出大山,改变人生轨迹的一盏明灯。知识,之于当今社会的普罗大众,是远离荒蛮与无知,感受先进与文明的一座桥梁。重视知识的价值,让知识散发魅力,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应有共识。

转变思想观念,为知识创造价值凝心聚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至理名言,告诫后人重视民众的磅礴之力。实际上,在发挥知识价值这件事情上,民众思想观念,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人们不能随意在网上下载各类影片,而需要开通VIP才能获得完整资源,享受视听盛宴;当人们需要付费才能获得各类高音质歌曲、高品质电子读物……不因收费而抱怨,不因不便而愤懑,而是“风宜长物放眼量”,理解这种做法背后,是对知识的保护,是对价值的尊重,愿意为更为优质的体验和服务而买单,这样的观念一旦转变,知识产生价值的春天即刻到来。

加强版权保护,为知识创造价值披荆斩棘。加强版权保护,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已经达成的共识。加强版权保护,对于原创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程度的尊重与认可,让其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最终让知识的花园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加强版权保护,对于知识付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公平的保障,让其通过自己的花费享受优质的内容和服务,让知识得以传播和推广;加强版权保护,对于整个文化产业来,能够铲除山寨、盗版,让整个行业生态变得有序、良性。因此,国家应当出台和完善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公众应当积极响应号召加入版权保护的行列,最终众志成城,为知识创造价值竖起一道版权保护的防护墙。

创新商业模式,为知识创造价值保驾护航。近年来,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备受瞩目。依托在互联网之上的商业模式的成熟,也为知识创造价值提供了舞台。“分答”60秒的语音付费,让人们与专业行家之间实现真正的零距离;知乎Live“七天无理由退款”功能的开通,则让用户使用地放心无忧;“看鉴”集有趣和有用为一身,帮助人们掀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感受文史带来的震撼与冲击;“樊登”读书会,则将书籍的阅读变得简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