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介语研究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字:中介语,国内研究发展历程,国外研究发展历程 正文:

一、中介语研究的相关概念

1、王永德和盛永生(2005)认为所谓“中介语”,就是结余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科德称它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特异方言”或“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奈姆塞尔称它为“接近系统”。

2、张磊(2012)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所学习的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势逐渐靠拢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它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的语言系统,因此也被称为“中间语”。

二、中介语研究的发展历程

1).国外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历程

4杨连瑞(2005)认为SharwoodSmith(1994)在阐述60年代到80年代第二语 言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时,将这段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在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以前,研究的重点以结构 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对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进行对比分析。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研究的重点转到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研究重点转到以认知心理学、生成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为基础对学习者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performanceanalysis)。这以后,研究重点又转到80年代各种理论模式发展的阶段。二语习得研究呈现出了扩大、深入、再扩大的发展趋势,

6汪玲玲和盛楠(2007)认为习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为二语习得研究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盛行于20 世纪中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的过程, 语言行为是由“刺激———反应”构成的。这种理论强调, 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 而不是一种思维现象, 语言的发展被描述成一系列习惯的养成。同期对语言学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结构主义语言学, 这一语言学流派认为, 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层次的, 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 语言学应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催生了影响深远的对比分析学说。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7寇学良(2011)认为从时间上划分国外的中介语理论研究一般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1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对比分析因无法有效指导实际教学与学习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的批判。在这个背景下以学习的主体和客体为研究重点的中介语理论出现了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

2后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这一时期中介语理论研究出现了许多新模式有的是在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则是以中介语系统作为研究客体其理论模式与早期的理论假设产生了极大的差别。

2)我国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历程

4杨连瑞(2005)认为在我国,二语习得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多数研究是以引进、介绍或评述西方学者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或新观点为主(胡壮麟,1984;王初明,1990;桂诗春,1985,1992,1997;刘润清,1995;戴炜栋,1994;肖德法张积家,1994;文秋芳,1996;杨连瑞, 1996,1998;靳洪刚,1997;戴曼纯,1998;蒋祖康,1999;王立非,2002,2002),这一时期的研究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信息,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视野,为后来的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国内二语习得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习得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证研究也渐趋活跃(刘绍忠,1997;戴曼纯,1999;陈月红,1998;蔡金亭,1998,2003;杨达复,2000;陈万霞,2002;李红,2002;张淑静,2003;王立非文秋芳,2004;吴红云刘润清,2004),这类研究是研究者充分了解和研究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以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以客观事实或数据取代了主观的感想和判断,代表了二语习得的研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桂诗春和杨惠中1997年开始针对中国学生英语错误分析而建立了一个学习者语料库———“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基于该语料库取得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学生的中介语错误与母语影响分析的研究成果。卫乃兴(2004)针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口语特征的研究也建立起了“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利用学习者语料库进行二语习得的研究在国内已经展开。学习者语料库的出现为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二语习得研究开辟了一条蹊径,提供了更为客观和翔实数据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5 戴炜栋,周大军(2005)认为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按前10年和后11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1第一阶段(1984-1993):理论的介绍、探讨和初步应用 胡文仲在《外国语》1984年第1期发表的“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评价Stephen D.Krashen 关于外语教学的原则和设想”一文,是国内学者发表的介绍二语习得理论的第一篇文章,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在我国的正式起步。接着,鲁健骥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说明汉语界的二语习得研究和外语界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此后,相关文献陆续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这一时期,国内外语类和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译文、论文和书评等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理论和研究综述,如二语习得理论的译介、语言习得研究概述和发展述评等;中介语研究,主要涉及偏误分析、习得顺序和中介语发展过程、中介语语用学等;二语习得的外部因素研究,如影响习得的因素、语言输入等;二语学习者认知机制研究,如母语的作用、对语言的认知等;二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如学习者的年龄问题、学习者策略等;课堂教学与二语习得研究,如二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和策略、二语习得中课堂教学的作用等。虽然外语界的研究是以引进和评介为主,但有些学者已采取批判的态度对国外的理论进行探讨;而汉语界的应用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早,并初步取得了一些建设性成果。在此阶段,国内语言教学方面的学术会议极少涉及二语习得研究,直至1992年5月,《世界汉语教学》等三家刊物编辑部联合在京召开的首次“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上,中介语理论的研究才成为中心议题之一。此间国家社科“八五”规划项目中已有1项有关二语习得的研究课题立项,但尚未有相关研究的专著和论文集出版。

2.2 第二阶段(1994-2004):研究深入发展并走向成熟这一阶段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二语习 得研究论文数量较前一阶段有了数倍的增长。根据论文数量的分布统计分析,第二阶段的研究无论在研究内容和研究层面上都比第一阶段有了很大飞跃。研究内容已全面涵盖了二语习得理论基本框架中的主要方面,包括了第一阶段尚未涉及的研究内容,如中介语的僵化和可变性、二语习得的社会环境、学习者内部机制中的语言迁移和普遍语法的作用、个人差异中的学能、情感、动机和认知风格等对习得的影响以及对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研究等。总体分析,从研究类别看,涉及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从研究层面看,已从语音、语素、

语法层面发展到话语和语用层面,这和国外的研究趋势是一致的;从研究方法看,有思辨式、逻辑式和经验型的文献性研究和基于第一手资料来源、手段趋向科学化的实证性研究;从研究面向的对象来看,分为英语为第二语言/外语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二语习得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外语教学这两大应用领域里,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三、小结

参考文献:

1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2005年02期,《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王永德,盛永生

2语言研究,2012年33期,《二语习得中介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文献综述》 [3]郑冬临,中介语错误分析和外语教学,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7,(12):15-19 4、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05年05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和进展》杨连瑞

5、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2005年06期,《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戴炜栋,周大军

6、巢湖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2007年05期,《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对比》,汪玲玲,盛楠

7、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Modern Chinese,2011年12期,《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寇学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