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银耳栽培技术
第一节 概述
银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品,它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名特产品之一,现已成为国内亿万民众喜欢食用的菇类菌种。长期以来银耳依靠野生采集和木头栽培的,产量极低,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后来福建省古田县首创了以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等为原料,进行室内多层次立体栽培,这样使单产提高了10倍,并且使生产周期缩短四分之三。 银耳的经济价值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形似牡丹,色白如银,肉质滑嫩,风味独特,所以被誉为是大自然赐给民间的美食,在历史上曾被列为“宫庭贡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名特产品之一。近年来已成为千家万户“菜蓝子”中的山珍美味。它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较好的医疗功能,因此被誉为是“刚矛相济,药膳同功”的“绿色保健食品”。
自古以来,我国医药学家都认为银耳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和胃润肠,益气和血,补脑提神,壮体强精,嫩肤美容,廷年益寿之功”的作用。据近代化验银耳中有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如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无机盐等。银耳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对人体十分有益。特别是酸性异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起扶正固体的作用。因此银耳已成为我国久负盛名的滋补品和席上佳肴,即是“养生益寿”的食药用菌,深受消费者欢迎。此外还可以将银耳加工成银耳罐头、银耳露、银耳酒,银耳美容雪花膏等食品和日用品,远销到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银耳生产状况人工栽培的效益
银耳源于野生,是长在深山老林的朽木上的,它受日月之精华,风雨之洗炼,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条件下,长出一朵朵晶莹透白的子实体。因此古人把它
称为是:仙家赐给民间的“白衣天使,银花姑娘”。但由于受大自然的限制,产量稀少,因此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野生银耳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也分布于热带。我国的陕西、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湖北、安徽、福建、江苏、浙江以及台湾等16个省的林区均有分布。国外日本、菲律宾、印度、泰国、美国、智利、墨西哥、古巴、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分布。
中国银耳的人工栽培,起源于四川省的通江,后来逐步发展到大江南北各个省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在银耳栽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利用农村大量的农副产品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甘庶渣等为原料,取代了原始的木材栽培及下脚料,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具体地说就是将原料通过科学配制成培养料,然后装入塑料袋,进行室内多层次立体栽培。用100公斤原料,经过40天左右后,就可以收成银耳干品13-16公斤。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银耳单产比木头栽培的提高10-12倍,生产周期也缩短了四分之三。如一户人家只要利用20平方米的房间2个,并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一次可栽培银耳4000袋,一年可栽培4-5次,产出银耳产品1,400公斤,每公斤银耳按现行平均收购价格18元计算,那麽产值有25,000元左右,纯利超过万元。因此这项技术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并被誉为是农林业综合开发以“变废为宝”的“再创造工程”,“播金种银”造福人类的白色农业,该技术曾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古田也成为我国著名的“银耳之乡”。
第二节 栽培品种及菌种制作
一、适合袋栽的银耳菌株
银耳菌种的质量非常非常重要,因为银耳菌种的优劣取决于栽培的成败,所以栽培银耳时必须选择适于代料栽培的银耳菌株。这里介绍部分适于袋栽的银耳菌株,它们是:如TR801、TR20、TU88、华耳97、RT70、9901等这些菌株均属代料栽培的菌株。 二、银耳菌种制备
银耳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层次。母种一般是在玻璃试管琼脂培养基上育成的,母种是用于扩大原种的。凡具备有制种能力和设备的单位或个人,引用母种,可自行扩大原种,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生产上用的栽培种,是进行
袋栽银耳用的。 1.银耳菌种质量要求
(1) 先说母种银耳母种是由银耳纯菌丝和伴生菌的香灰菌丝混合成的。银耳的纯菌丝是纯白的,香灰菌丝的色泽是黑褐色的,这两种菌丝混合的母种,在培养基上表现为黑色,但在试管的中间两种菌丝扭结在一起成为“白色团”,这个“白色团”就是银耳的,原基颗粒饱满健壮,伴有黄色小水珠说明母种质量合格。 (2)原种和栽培种要求菌丝生长旺盛,生活力强。接种15天后,种块处的团状菌丝饱满,吐浅黄色或红色水珠。香灰菌丝分布均匀。色为黑褐或伴有深绿分泌物,粒状菌丝易胶质化,能很快形成小耳,就表明原种和栽培种生理发育正常。
2.劣质菌种的辨别:
凡是有下列现象的菌种,均属不合格产品,宁弃勿用。
①母种如培养基干缩,四边脱离管壁,香灰菌丝萎缩,银耳芽孢枯干、无水珠情况的,就属于菌丝太长、菌种老化;如管内出现黄、红、绿霉菌污染或管口棉塞有污染杂菌的,属污染菌种。
②原种和栽培种如培养基有偏干与瓶壁脱离;香灰菌丝长势不齐,前端萎缩或间断;白毛团稀、弱或色灰白偏干情况属不合格菌种;另外培养基表面或瓶壁有黄、红、绿霉菌污染,瓶口棉塞有絮状带杂菌也为劣种。
第三节 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银耳属于中温型的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3-26℃,最高不可超过32℃;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23-25℃,最高不能超过28℃,不低于18℃。根据这一生物特征,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一年中除了夏季以外,均适宜银耳的生长发育;而长江以北的省区以及东北地区,除冬季严寒外,其它月份的气温也都很适宜生长。
银耳的栽培季节,按照其生物特性如果是自然气温栽培,应以春秋两季最为适宜。长江以南各省,春栽为3-4月,秋栽为9-11月,低海拔地区冬季没有零下寒流的省区,春、秋、冬季都适宜栽培;而高海拔山区夏季气温一般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