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中医护理方案

肝癌中医护理方案A

一、常见证候要点

肝气郁结: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食少纳呆,时有腹泻,右胁下肿块,舌苔薄白,脉弦

气滞血瘀: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弦涩。

湿热聚毒:心烦易怒,身目发黄,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腹部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肝阴亏虚:胁肋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食少腹胀,青筋暴露,甚则呕血、便血、肌肤瘀斑瘀点,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做好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取右侧卧位,给予精神安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神阙穴、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丘墟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7.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或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治疗

8.遵医嘱中药外敷。

9、排除禁忌症,遵医嘱中药热奄包热敷 (二)纳呆

1.病室空气流通、新鲜。 2.做好心理疏导,化解不良情绪。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肝、脾、胃、交感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肝腧、脾腧、胃腧等穴位。 5.穴位贴敷,可选择肝腧、脾腧、胃腧、足三里、等穴位

6、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减少胃肠道负担。 多吃含维生素A、C、E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 食物要新鲜,不吃发霉变质的饮食。

常吃含有抑癌作用的食物,如芥蓝、包心菜、胡萝卜、油菜、植物油、鱼等. 7、坚持低脂肪、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及酸奶、鲜果汁、鲜菜汁。 (三)腹胀/腹水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腹水患者观察腹水情况、测量腹围、小便量等,是否伴随肢体肿胀、腹部静脉曲张等症状。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 3.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

4.排除禁忌症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排除禁忌症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中脘、上脘、胃俞、足三里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8、腹胀患者予以腹部顺时针按摩 9、遵医嘱腹部中药热奄包热敷 (四)恶心呕吐

1.保持病室整洁,光线色调柔和,无异味刺激。

2.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3.保持口腔及床单位清洁,协助漱口。

4.体质虚弱或神志不清者呕吐时应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6.因呕吐不能进食或服药者,可在进食或服药前先滴姜汁数滴于舌面,稍等片刻再进食,以缓解呕吐。

7.指导采用放松术,如聆听舒缓的音乐、做渐进式的肌肉放松等。 8.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肝、脾、胃、神门、交感等穴位。 9.穴位按摩,可选择合谷、内关等穴位。 10、穴位贴敷: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等穴 (五)身黄、目黄

1、观察全身皮肤情况、颜色、是否有瘙痒等伴随症状 2、观察巩膜颜色,小便的颜色。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着宽松棉质衣服。

4、予以心理护理,缓解焦虑、紧张、消极情绪。嘱家属给予安慰、关怀,给予社会支持。 (六)发热

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病室凉爽,光线明亮,空气保持湿润。 3.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4.高热者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置冰袋,或使用冰毯机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热退汗出时,及时更换衣裤、被褥,防止受凉。协助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内衣,切忌汗出当风。

5.穴位按摩,可选择合谷、曲池或耳尖、大椎放血(营养状况差者慎用)。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