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专题整合提升教学案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耕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个体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3.工商业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其中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在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曾出现长期领先世界的历史发展阶段。

4.经济重心

经历了由西向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5.经济思想

农本商末是中国古代长期奉行的经济思想,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

6.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封建经济母体内孕育出了资本主义萌芽。 7.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还实施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针对训练]

1.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 )

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 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B.精耕细作的特点 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

A [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体现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并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并没有提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之下,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辛勤劳

作只能维持温饱,并不能说明人们生活美满幸福,故D项错误。]

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

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个体小农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缴纳赋税。由于赋税沉重,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

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针对训练]

2.(2019·廊坊联考)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由此可知公行( )

A.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 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 C.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 D.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

C [根据材料可知,公行权限很大,并享有外贸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并且可以“自营买卖”,这反映出公行具有垄断外贸和限制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和地点“广州”可知,公行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故选C项;公行只是将对外贸易权置于官府控制之下,并非完全禁止中外经济贸易,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故排除B项;公行是官府管理下的商业形式,故排除D项。]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

(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经济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表现

(1)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得到发展,而且在纺织、冶金、陶瓷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针对训练]

3.(2019·绵阳一模)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呈现依存于市场的趋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C [材料“使农村经济呈现依存于市场的趋向”,说明在城市经济网的引领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接近市场,因此商品化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故C项正确;唐宋时期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但不是“完全经济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不是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并不是说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农村仍以自然经济为主,故D项错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