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等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 B.嫡庶亲疏 C.分封远近 D.爵位高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定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2.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晚期丝织墨书“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朝疆域西至陇西地区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③汉代丝绸之路存在军事保障④汉朝公文用隶书书写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题中“都尉”“汉朝官名”可知汉代在张掖地区实行行政管辖;张掖都尉棨信” 由汉代丝织品书写而成,说明汉代丝绸品也作为一种书写材料,故②③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汉代的成就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B. 小农经济的重大突破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 儒学思想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行,标志着社会阶层的流动性;A是郡县制;B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名师点睛】科举制度创立利弊: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积极作用(前期—隋唐宋元时期):

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朝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2、消极作用(后期—明清时期):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改土归流 ③行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④体现了这一趋势;②③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名师点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德定,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消极作用:在绝对君主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同时,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5.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群体,而不是特定的行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在史学研究中讲求“孤证不立”其含义是指单一的一则历史材料不能得出可靠的历史结论,客观的历史结论是建立在全面,丰富和真实的史实材料研究的基础之上,上述题中只有少数两则材料不足以推翻教材结论,更无法得出令人信服史论,A 项表述明显错误,B D两项说法不够准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的商业政策 【名师点睛】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 1、原因:

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