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 长 学 校 教 案

课题: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授课人:贵万斌 授课时间:2011.12、28 教学目的要求:

1、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成功、成才 2、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3、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家庭教育在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质培养、影响方面三、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应以身示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

家庭教育不仅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还应高度重视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比开发智力更为重要,也更艰巨。其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每位家长的职责和任务。

一、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成功、成才

1、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与独立能力。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聪,知几者明。一个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人才能愉快地接纳自己和调控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专长。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时期,也是独立能力培养的开始时期。小学的学习活动是要受到一定的纪律约束的,如果孩子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仅自己学不到知识,而且也会影响他人学习。

首先,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受到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阶段,各项非智力心理品质也在形成、发展之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为促进儿童良好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发展。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次,小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发展是分阶段,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年龄越小的孩子本能性的冲动越大。如果孩子缺乏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本能性的冲动就可能带来消极后果。如果自我控制能力,即使再大的诱惑也难以产生消极行为。所以,对孩子从小就要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再次,小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遗传对于这种个体差异有一定影响,如有的孩子生来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就可能比较容易冲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家庭在培养非智力心理品质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未来的时代里,特别是在21世纪现代化进程当中,那种高度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真理,一往直前的开拓品质,将是人最宝贵的品质。而这种精神、态度、品质的形成,需要以早期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为基础。 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我们应当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标准建立自尊,用正确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即用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自己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小立志,准备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人类做出贡献。

1、学校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小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自尊、自信的要求,如在品德与社会中,强调自尊、自信是勇于开拓者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做人的重要品格。要求培养学生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和爱护的心理;培养学生相信自己的心理,能对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充分肯定。因此,家长们必须配合学校课程的要求,重视学生自尊、自信品质的培养。

3、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家庭几乎都一样,孩子生下来,大致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为什么发展下去,有的孩子就成为勇敢、自信、勤快、能干的好学生;有的孩子却成为胆怯、自卑、懒惰、能力低下的“差学生”?两者的差别,真可以称得上天壤之别。难道怪学校吗?

实际上,家庭教育在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质培养、影响方面三、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应以身示范

1、父母应成为孩子的老师。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潜移默化。由于父母与孩

子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敏锐的眼睛。模仿是孩子们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孩子是在模仿成人中长大的。家长就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家长对孩子一次示范行为胜过上百次空洞的说教。要使孩子自尊、自信,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尊、自信。如果家长自卑、退缩,天长地久,家长的言行就会在孩子身上留下自己的影子。家长的好思想、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好榜样,不良的言行、习惯是孩子走向歧途的祸根。所以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任期最长的老师。诸葛亮就是以身作则的典范。他年轻时就确立大志,刻苦学习,研究政治、军事,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治国安邦的雄才。他身居高位,官至丞相,但严格要求自己,不谋私利。对子女既重神教,又注意言传。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说:一个人的德行是需要修养的。如果对功名利禄孜孜以求,那就难以树立远大志向;如果不奋发向上,年华会很快流逝,不可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他在《诫外甥书》中再次强调上述观点,告诫后代说父母要注意对孩子健康情感和动机的培养。使孩子从小懂得自尊,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怎么去爱人。绝不能用物质奖励去刺激和强化孩子的虚荣心。过分强调物质奖励,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孩子认识人类美好的情感。其二,奖励要准确。奖励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情况不明而胡乱给奖,轻则使孩子陷入困惑,重则促其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念。其三,奖励的时间频率期不能太高,物质犹其是这样。许多事实告诉我们,连续奖励比间断奖励效果要差,当奖励完全停止时,连续奖励培养出来的自尊、自信,比间断奖励培养出来的自尊、自信更容易消退。其四,应使奖励标准与年龄成正比。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是由低到高、分阶段进行的。奖励标准也应由低到高,构成一个连续的、向上的梯度。要通过正面激励,从自信训练开始,造就一个自尊自爱、充满自信、具有活泼生命力的、自由奔放、精力充沛的好孩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