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银锭(dìnɡ) 逞办(chěnɡ) 迸射(bèng) 唯唯连声(wéi) ....B.会稽(kuài) 麈尾(zhǔ) ..C.怨怅(chànɡ) .
银箸(zhù) .D.戗金(qiànɡ) 行货(hánɡ) 喧嚷(xuān) ...
勾当(ɡòu) .
窥望(kuī) .
强聒不舍(guō) .
箪食壶浆(dān) .
顿开茅塞(sāi)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威慑 吹嘘 尴尬 面面厮觑 B.砒霜 溺爱 嗔怒 不省人事 C.拜谒 倒坍 陨落 芳草凄凄 D.愧赧 亵渎 惬意 如雷贯耳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 ,他们因为不同的 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 A.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B.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D.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5月,德国的52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6.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1)文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是 ,主要运用了 描写的方法。(4分) (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与画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有关的三个故事。要求: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每个故事不超过8个字。(6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15分)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 (捏 抓 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缩 收 取)了回去,往腰里 (放 揣 摆),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7.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3分)
8.上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9.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10.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试举例说明。(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15分)
胡记面馆 马苏玥
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②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③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了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④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⑤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刀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⑥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多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⑦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⑨“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⑩“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
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胡良回了老街。
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队。
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着。
“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鲜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分)
12.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3.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4分)
14.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