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 自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

名词解释:

1、常规:一般只生活规则和行为规则,用以约束人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保傅制度: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这些人员称师、保、傅,又分为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三公”和“三少”。

3、三母制度:在宫内,还有三母制度,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除三母外,宫廷中还为幼小的太子设乳母。

4、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简答: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二、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1、语言教育;2、识字教育;3、计算;4、自然常识。 三、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1、教儿宜早;2、教子义方;3、信而勿诳;4、潜移默化;5、

量资循序;6、有教有爱。

四、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1、游戏;2、讲故事;3、体罚。

五、胎教的内容: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2、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3、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4、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六、胎教的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

七、儿童的教材及其发展:儿童教材也可称蒙养教材。中国古代儿童蒙养教材很早就出现了。如:《礼记曲礼》。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儿童启蒙教材,从利用字书进入专门编撰的时期,以南朝周兴嗣编的《千字文》影响最大。自宋代以后,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合在一起,简称“三、百、千”是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其中又以“三字经”影响最大。古代儿童蒙养教材早期主要是识字教材,

八、家庭教育的原则: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

九、蒙养院制度的确立:1、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2、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癸卯学制中,《奏定蒙养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按“章程”规定,蒙养院并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十、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这四项教育内容与小学课程完全不同,他们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

十一、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的措施: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发扬民主。

十二、游戏的价值: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能使脑筋锐敏;

十三、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刚要》(试行草案)。刚要的进步性表现在:

1、讲1952年的“教学纲要”改为“教育刚要”,这一字之差体现了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突出其主要工作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教学

2、吸取国内外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将关于幼儿大脑的研究成果,作为文件的第一部分,统帅其后的教育任务、内容等章节,使《纲要》的科学依据更加鲜明;

3、教育内容扩展为生活卫生习惯、思想品德、基本动作发展、常识、语言、计算、美工、音乐等8项,加强了幼儿习惯和品德的培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强调教育任务、内容、要求应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教育手段来完成,以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

5、指明幼儿园要主动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大教育观增强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效应。 十四、办法农村幼教文件:

1、1983年9月,教育部教初字011号文件印发《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 2、1986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86)教初字文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

3、1989奶奶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

4、1989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号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时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十五、各种收托形式的幼儿园种类:全(整)日制幼儿园;寄宿制幼儿园;幼儿学前班;混合班。

十六、古代希腊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国家对幼儿的体制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的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对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奴隶主阶级思想意识;整个幼儿教育还处在自发式的萌芽状态。

十七、中共后期的学前教育:为适应共和制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培养雄辩家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根本目的。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也变成了一种忠实执行皇帝意志的工具。但对不同阶级的儿童则被灌输不同的思想意识。这也可以说是双轨制教育模式之开端。

十八、基督教的兴起对罗马学校教育的影响:公元400年,罗马尼森宗教会议决定基督教会建立收养弃婴与孤儿的机构——“乡村之家”。开创了历史上收养遗弃儿童的福利机构。此后遍及全球开设的育婴堂、孤儿院等皆出于此。

十九、亚里士多德论学前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第一个时期的幼儿教育又可以分为儿童出生前的胎教;出生~5岁的婴幼儿教育和5岁~7岁的儿童教育三个阶段。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亚里士多德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构成有3个因素:一是天性,二十习惯,三是理智。其中习惯是最重的。

二十、昆体良论学前教育:昆体良是幼儿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他论及了幼儿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问题。昆体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把它变成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学习,又是一种教育的活动形式。

二十一、维尔德斯平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开发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激发好奇心;二是通过感觉教学;三是从已知到未知;四是让孩子们独立思考;五是把教学和娱乐结合起来。

二十二、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福禄倍尔的主张:学前教育不应采用学校教育方式,而应采取保证幼儿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以儿童的自由活动、自我教育为主,以直观教学为主。1837年,福禄倍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儿童活动学校,并于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福禄倍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二十三、10 试论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由于世界、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精神的体现。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哈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潜在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

(2)教育原则:A、发展的原则;B、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A、幼儿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此时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将影响他整个一生,应把学前教育作为人的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B、单由家庭来教育儿童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以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并推广幼儿教育经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幼儿园教育的任务:A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B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C推广幼儿教育经验。

(4)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福禄倍尔为幼儿园儿童编制了多种游戏活动,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运用他所设计玩具—“恩物”进行的游戏。通过游戏及“恩物”,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幼儿安排多种作业活动,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学,通过各种作业,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重视幼儿的语言发展,通过唱歌、讲故事、朗诵和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5)福禄倍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福禄倍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通过幼儿园的教育促使儿童的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这套理论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理论带有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二十四、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学前游戏班;幼儿学校;日托中心二十五、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托儿所(是法国幼儿教育中最古老的形式);母育学校(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幼儿班和幼儿园

二十六、美国的学前教育:20世纪后半期的学前教育:这一时期美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衣阿华称以开端计划为核心的给贫困家庭幼儿教育机会均等运动;二是为适应知识爆炸对教育提出新挑战而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研究和实验运动。

二十七、爱伦凯的论幼儿未来学校:未来的幼儿学校应该崇尚自然;未来学校应该是共通陶冶之学校;未来幼儿学校应该是各尽其善、个性自由发展的学校;未来幼儿学校对教师是有一定要求的。

———————————————————————————————————————论述

一、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

1、常规:一般只生活规则和行为规则,用以约束人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内容: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尊长敬上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如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各方面,在古代也有严格的规定;在生活细节方面,也有严格规定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重要内容。

3、特点:古代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要求严格,内容繁多,处处带有向儿童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

二、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张雪门):

1、行为课程的含义:张雪门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2、行为课程的组织:第一:幼稚生对于自然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二档幼稚生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是虽然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但更应强调满足儿童个体的需要;第三,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虽然这种经验不如传授式的经济和整齐,但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

3、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法:张雪门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指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综上所述,可见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三、陈鹤琴

(一)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