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藏 之 行
吴智清、邓莹瑛、贺凯彬、孙振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广告学专业05级,150001
2007年7月28号,一行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大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旅游团体28人乘坐1815次哈尔滨至包头的列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旅游探险行程。一路下来,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后徒步半月。经过颇多城市,经过颇多辛苦,接触过颇多的风俗习惯,接触过颇多的人物、风景与社会。因此此趟下来,也算是历练一藩,其中包括邓莹瑛、贺凯彬、孙振辉、吴智清,亦可算为社会实践。
前半程,一路游览沿途名胜古迹,在此一一列举。
7月31日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拜访当地清真寺,游览国家级保护古迹“西夏王陵”,5A级旅游区“沙湖”,以及品尝当地盛名的手抓羊肉;
8月1号,在中卫暂停,观黄河,“鸣沙山”; 8月2号,登“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清道光二年所建),观明嘉靖年间建筑的“悬壁”长城,上祁连山冰川;
8月3号,经甘肃北线直指西部,倒7519次列车及班车于清晨时分抵达“锁阳城”,此为河西走廊安西县70公里处的一个清代古城,并于中午时分达“榆林窟”,“莫高窟”为其姐 妹窟;
8月5号,翻“当今山口”,进入青海省格尔木;
8月6号,走109国道,途经青海湖,长江源头“沱沱河”,逐渐适应高海拔地区,在交通要塞那曲经川藏线翻“唐古拉山口”,夜里2点(8月7号)抵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友人接车,赠送哈达,难言激动之情,并观布达拉宫夜景;
8月7号—10号,逗留拉萨,参观“西藏历史博物馆”,感受藏族同胞之丰厚情谊,品尝酥油茶、糣粑、青稞酒、藏餐等,游览因纪念唐文成公主与藏松赞干布所建的“大昭寺”,逛“八角街”,购票进入“布达拉宫”… …;
8月11号分队,我校一行四人同走进墨脱县境徒步路线。由拉萨出发,东行318国道,过“错高湖”、“米拉山口”、沿“尼洋河”进驻福建及广东援建的八一镇;
8月13号,一行十人(东北林大1人 哈工大4 哈工程3 黑大1 金专1 )开始为期12天的徒步墨脱境内旅程,余者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8月25号,返回拉萨,走青藏线各自返校;
9月1号,安全抵达,无任何伤亡事故,解散队伍。
至此,为本行程诸多事宜,其着重之处,便是对西藏的着迷、神往与憧憬。 出发之前,对西藏其历史文化等产生诸多兴趣,后经阅知一二。 关于西藏自治区的历史,大致如下:
公元七世纪,西藏民族的民族英雄和政治家、军事家松赞干布一统西藏。并通过与文成公主和亲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对藏汉民族的联系,对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甚大。
元朝,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结束其内部长期分裂的局面,人民得以安定。 此后明清朝,同中国关系日益加强,其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发展。
公元一七九一年,清政府派军进藏,同藏族同胞并肩战斗,维护祖国统一。
近代,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也侵入了我西藏地区,西藏人民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英勇反抗,粉碎了其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至此西藏走上团结、进步、发展之路。
初进西藏,难免高原反应,再加我生于台湾海峡上一小岛屿(告杯岛),零海拔之处,来北方上学,仍是抵海拔之地,初上高原地区,一切反应上来了,晕车晕的不省人事。
留拉萨那几日,深度地接触了当地人,其文化更是令人为之神奇、着迷。
出了拉萨,一行十人(东北林大1人 哈工大4 哈工程3 黑大1 金专1 )开始为期12天的徒步墨脱境内旅程,进林芝地区,坐越野车经过工布江达县城、鲁朗镇、八一镇、波密镇、达兴
区,便踏上了进墨脱徒步之路。
此前阅读安妮宝贝《莲花》,便要确定走此路线,实则因其位于全国十大徒步路线之首,名气之大,挑战之大,然而进去之后,发现所选之最难第六路线敢走之人少之又少,路程虽比《莲花》所述路线短些,然而其路线之危险远胜过与其。
此趟徒步,诸多收获,与各位驴友共享激越难表之情。我们便走了这第六路线,其实无传言之可怕,虽走路漫长又之漫长,途经12天有余,其中辛酸各自收与腹中。
墨脱藏语意为“莲花”, 是众多徒步探险者向往的地方,其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面积30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总人口 0.92万。 该县属雅鲁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地势北高南低,四面环山,形似莲花。雅鲁藏布江由南迦巴瓦峰脚下急转直下,纵贯南北,这里的地形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无霜期340天,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有“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民谣形容。气候属喜马拉雅山下,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左右。自然灾害有虫灾、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墨脱自然保护区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千多种,竹类植物约有十几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种。另外还有千余种昆虫。矿产资源基本上还是未被普查的处女地。
墨脱县已于1993年结束了国内唯一没有通公路县的历史,虽说如此,属下大部分的乡镇所需的生活物资仍需要人力来运输,因此马帮的历史一直在延续着。
墨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风光揽胜、科学考察、独特文化及探险登山。
境内的主要居民为门巴族和珞巴族。长期以来,珞巴族、门巴族和其他民族一道,对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在保卫和开发祖国边疆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宝贵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
藏语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语言影响很大,尤其是政治、宗教、天文、技术等词汇,多数借用藏语。两族各有自己的语言,包括各自的方言和土语,但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两族的语言均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墨脱是康巴族、门巴族和珞巴族的聚居区,但这里的人口总共才有 8000多。从波密到墨脱县城的140多公里的步行途中,人迹灭绝,一路同行的只有马帮,所以食品是必须自己带够的。
这里是如此闷热,雨水又是如此充沛,以至于任何防雨装备都是无用的。前八天步行,几乎就是在蒸汽浴中行进,晚上我们只好点起篝火烤干,还有很多人因为鞋子湿透而迅速打起了水泡。
翻过金珠拉,随着海拔降低,另一个恐惧的考验接踵而至,穿越 20多公里的蚂蟥区。长仅一厘米、与腐殖泥土颜色极为相似的小蚂蟥就像 “海陆空” 联合兵种,从水洼里、草丛中、树叶上四面八方悄悄袭来,尽管我们事先对服装和绑腿已做好准备,但一路下来,同行数人身上还是会出现一二十个鲜血淋淋的“弹孔”。
由于墨脱气候和交通环境的恶劣,进出墨脱最好选择开山季节前往,封山季节进出墨脱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一般来说,大雪封山的季节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6月,但7月、11月进出墨脱也仍然危险,只有每年的8至10月才是进山的黄金季节。
进山徒步基本六条路线,我们选择的是第六条路线(请参考下面地图,红色箭头标示便是我们徒步路线):
第一条路线:米林县派乡—多雄拉—拿格—汗密—阿尼桥—马尼翁—背崩
第二条路线:派乡—大渡卡—格嘎—加拉—白马狗熊—西兴拉—鲁古村—甘代—加热萨—墨脱 第三条路线:排龙门巴族自治乡(帕隆)—扎曲村—达波—巴玉村—鲁古村—甘代—加热萨—墨脱
第四条路线:波密县的古乡—隋拉山口—加热萨—墨脱 第五条路线:波密县的扎木镇—嘎隆拉山口—64公里—86公里—达木—墨脱 第六条路线:达兴—过帕隆藏布沿达兴河上溯到源头—金珠拉山口—沿金珠曲下行—提琴—格当—达木—墨脱
从波密往东不远到达兴,过帕隆藏布沿达兴河上溯到源头,由盘山小道上金珠拉山口(海拔5030
米),越过金珠拉沿金珠曲下行,经提琴到金珠区(格当),由金珠区往下过蚂蟥山经达木到大峡谷江边,一般步行需四五天时间。
那里还有一座连墨脱人也闻之色变的蚂蟥山,这里的蚂蟥一般长达 4-5厘米,身披“迷彩服”一般的保护色,像集团军一样几乎布满沿途灌木上的枝叶。我们在那里听到过这样的故事: 一匹白马从蚂蟥山走出来,就变成了红马; 一条狗走出来,不久就因流血过多倒地死去……
相比之下,第六条路线中扎营地较少,沿途只有马帮跟随,人迹稀少,而且跟不上马帮的队伍。
平地善可紧随,一旦上山,坡度极为险要,马更适应于周旋登山,人煞费体力,又高海拔地区,呼吸困难,加上云雾迷茫,走路颠簸,易出现晕眩、乏力、抽搐、以及内脏的不适等诸多原因。
所以进去之前,各种药物、衣服、安全绳子、GPS卫星地位系统等须要备全,我们就曾吃过类似的亏。大队人马遇上缺盐的困惑,幸得少数民族友善相助,得以解困。
第一天:达兴区 ——过帕隆藏布沿达兴河上溯到源头。 路程:26公里。
路多为平地为主,海拔较低,穿梭于亚热带松林,沿途可观大片原始森林,天气晴朗,天空低矮,云朵稀少。路边多见五味子、一种热带似红褐色石榴状似小果,可食用,鸟类颇多,但因距离人类居住地较近,其他动物罕见。
于早上10点穿过双相桥,有一藏族老人伫立桥头,送我们离开。
初始徒步,皆是开阔地带,较为轻松,约2小时之后,进入一片林子,阳光透过树叶稀少能照进,路上枯叶颇厚,但还算干燥,马蹄印清晰可辨。
又走数里,出了林子,仍是平地,单纯地重复性,缺乏思路,路走起来相当费劲,大概40—60分钟便休息一次,中午路上以90军产压缩干粮充饥,继续赶路。
出发之前,马帮(能懂汉语的人稀少,沟通多时常靠手势)的人曾经警示我们:“跟着马蹄印挑大路走。”
下午2点,太阳仍像晌午,水分流失过大,出发时每人随身所携带的军用水壶皆已饮完。因缺乏经验,走路缺少节奏,耗费多半体力于它事。队长嘱咐,凡是死水潭,哪怕是干干净净的,也是不能饮用。水必须是干净、透明,无杂质的流动水域。
期间过桥之数量绝对超过与吃盐。一队员,东北人,落水,水流急促,冲出四米多远,吃了几口溪水,幸好溪水只是浅清,及时救助。
我因为波密至达兴区之前那段路上坐车拥挤,又遭汽油味道攻击,一路晕车,出发徒步之时,人已经晕眩不行,稍微中暑状况。后经歇息,直至下午4点左右才见精神。
一班十人狂走至下午5点,仍不见扎营之所,颇为慌张(队长虽说六次进藏,于七年前进过一次墨脱,路线另外一条,因此也不知深远)。但一路可见诸多水流,显然前方不远处,但缺少导游,终究有点茫然。
到5:20左右,遇见马帮一人出来寻马匹,得知前方不远处便是村落,但是只有少数几个窝棚。
我们倒头便往地上坐,顾不得平日的干净观念。
晚饭与两队马帮同住,他们住窝棚里透,白天马匹所驮货物尽数卸下,好让马匹休息,货物用塑料布盖住,防止夜里降雨或者霜露降打。
我们十人住两个帐篷,初支帐篷,甚为笨拙。
晚饭借老乡锅碗、篝火,又红茶补充盐份(含钾量高)
当晚露宿,半夜下雨,阵雨,马匹在外舔食登山鞋,睡梦中有马匹来踢,五人一个帐篷,喘不过气。
第二天:过帕隆藏布沿达兴河上溯到源头——金珠拉山脚,待第二日翻山。
昨夜降雨,凌晨马帮已经出发,似乎有阵阵狼叫,听说前些年,附近半夜有熊攻击马匹。 清晨起来,已经十点,全无时间观念。 早饭待做,路待走,相当慵懒。 十一点准时出发,行程走15公里。 一路崎岖,上坡下坡,筋疲力尽。
水壶丢失,只因我回身拍照,到现在一直怀疑是猴子盗窃,无人相信,但本人至死不渝。 到半山腰处,绕弯弯的道路右侧有座大山,山顶大片云雾,但仍见海拔高处由大片冰川,壮观非常。
累的不行,几张垫子,往地上一铺,直直地躺下去。啃着干粮,喊着花,唱着歌,叹着这美丽风景,忽有驴友提到对面冰川可否会雪崩?想到蝴蝶效应,一帮人开始喊声,但距离深远,只是玩笑话罢了。
然而就在此时,对面直勾勾地雪崩了下来,壮观非同寻常。 幸免之:此乃天意如此!狂欢数个小时。
后半程路,山间水雾渐渐稀少,少时,下气滂沱大雨,各自背包罩上雨罩,路途泥泞,初始多半队员三步一滑,旁边又多是悬崖,颇危险。
此时海拔逐渐增高,植被变化明显,路边有小缀野草莓,甘冽多籽多汁,藤蔓植物居多,明显属高山植被,林子也逐渐加厚变高。
太阳隐没于山峰之时,到达一片小平原,有一水脉横穿而过,径流至下,远处可见塌方区。 便是当晚露宿之地。
有一窝棚,但老乡(当夜大概三队马帮)颇多,不便于他们同住,便在外宿营。
半夜雨甚大,因睡前未曾留意山间气候多变,帐篷并没完全支开,且没有排水沟,半夜队长起来打地钉,帐篷底下是一片草地,微有坡度,脚下塘洼一片,睡袋、垫子,多半全湿。又加之里头闷热异常,有队员喘气不上来,半夜引起发烧,送至窝棚内。
队长多加嘱咐:不得跨越火堆、须要小声… … 忍耐一夜,无人入睡… … 第三天:休整、烤火、煮饭
终于天亮,雨不见停,倒有越下越大之意,发现所有帐篷、睡袋已水漫金山,无奈只好往窝
棚里搬。
马帮告诫,金珠拉须要小心,经过多方思考,又加东西受淋,背包走几乎不可能,便决定待守一日。
因初始预定四至五天便可抵达补给地——格当,食物极为紧张。老乡走时,我们便上前要起剩菜剩饭,难以想象。但人至好,尽数留与我们。
另外门巴人有喜欢下毒的习俗,如果擅入门巴人家,可能被下毒丧命,但我们也没想到这一层当时。
当日窝在棚里,目送马帮离去,只得苦叹。
半日下来,缺少运动,加高山气温,多半人就着火堆三两说话,我亦如此。
整日不停煮饭(效率低,待煮好吃完又饿了,但因为向老乡粜米,粮食充足,所以整日煮饭,倒是有趣)、烤火、烤睡袋、帐篷、地席、衣服鞋袜。
我颇有兴致浏览外界景观,采摘新鲜野草莓食用。 傍晚又有几批马帮来此过夜,看来马帮对墨脱境内的运输业起到关键作用。夜里雨实则庞大,无奈只好睡在窝棚里头,夜里无人守夜,倒也一夜无事。
第四天:喜玛拉雅山脉之——金珠拉——沿金珠曲下行
吸取前些日子经验,且听说金珠拉之困难,过山口约走12公里,然海拔仅1200左右,过了山口虽是下山,仍要走大概20公里,便早早地起身,但发现马帮早已上路。
金珠拉,山口海拔5030,过夜之处大概3800,山路素来有“魔鬼的肠子、妖女的舌头”说法。
大概一小时后到了山脚,太阳出来,雨渐停,东边日出西边雨。 天气鬼怪,半小时更迭一下,干脆一直罩着雨罩。
登山时,遥远地看见先行出发的马帮的马匹,也是低着头吃草。 一行十人,分成三泼,一则利于徒步节奏的控制,二是利于之间的速度发展,三是分散危险。 我们四人走在最后,沿着无数个“之”字不停地做迂回路线。
基本十步一停,坡度超过50度,又不敢大意,但风景极好,虽然下着小雨,路上不止于枯燥乏味,因为走这样的路需要分散一部份的注意力去选择你每一步的站位,自然就分散了走路的单调腻烦之心,有助于长期的路程。
走在最前面一泼半途遇马惊吓,往山下方向直冲,险些撞到,单骑无法通过的山路,幸好无事,实则运气。
上山路上,危险重重,大雾迷茫,能见度也仅是渔船的船头至船尾距离。身旁就是对面山头(相距大概2公里)的三片大冰川,直愣愣地盯着我们,但错觉就在眼前,感觉就是隔离=了100似的,不知何故,这边山峰处已完全被大雾罩住。
拐弯处,已经尽一切力,有一马帮因马匹受伤,货物作二次运输,告诉我们山口就在前方不远处,非常激动。
又走半点,翻过山口之时,温度急转而下,冻的不行,见一冰川,过去踩踏,但因夏季融化,一脚下去,险些送命,冰雪没至膝,以至于后来远远见着冰川,两腿哆嗦!
兴奋处,便是看到高山植被难得的植物——喜玛拉雅山系雪莲!
切记不可采摘,跑过去又摸又闻又吻的,白色冠部颇似蛛丝,非常漂亮奇异。 过了山口,开始下坡。
路的右边便是咆哮的金珠藏布江,一路向下冲,瀑布密布,审美疲劳。 20公里的路走的我没心没肺了。 有队员出现胃抽搐,一路边走边吐。 多次脱鞋趟水。
从雾里面走出来的时候已经完全没了时间概念,就看着西边的阳光变弱又变强,人在艰难地挪动着,一路泥泞,走的人心惶惶,胃酸上涨,整个人跟青藏铁路线因海拔过高压强小而胀大的方便面!
大部分的体力是在跟泥泞作艰难的斗争,鞋子上裹着好几层没有干透的泥巴。 同行的一个女队员一天下来跌倒4次,滑倒20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