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分析与预测评估

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分析与预测评估

项目承担单位: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 项目主持人: 陆锡明 薛美根 李俊豪 陈必壮 项目参加人员:蒋晗芬 苏红娟 朱浩 苏瑛 张文玉

一、研究背景

上海历史上共经历了二次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不同时期编制的总体规划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上海第一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是在1985年,尽管当时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发展城市两翼的城市发展方向,但是由于交通规划技术的落后,当时没有条件对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形态进行交通规划上的评价分析。

与第一次总体规划相比,上海1999年第二次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交通规划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重大,土地使用规划与交通系统规划紧密结合,对多种土地使用调整方案产生的交通需求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反馈意见,使城市布局结构、复杂的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得到协调优化。涉及交通方面的图纸是总规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上海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得到了建设部的关注和经验推广。

交通规划在上海第二次总体规划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其内在的原因。

首先,进入90年代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建投资的增加,上海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市区和中心区过密的人口得到疏解,旧城改造和土地有偿使用得到推进,浦东开发进展迅速。城市发展迅速,范围越铺越大,使得政府在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把握上,难度越来越大。 其次,从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看,前三者可以是组团式的,唯交通成一系统,是联系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动脉和纽带。城市发展到哪里,交通跟到哪里。同时交通对城市发展有指导作用,交通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带动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目标。交通在满足城市四大功能的协调优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再次,建设部近年对各地方城市编制总体规划专门下文要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00万人以上城市必须编制城市交通专项规划。交通规划要与城市土地利用有机结合。城市交通规划要对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产生的交通需求进行供需检验与反馈。 另外,上海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三港二路”框架,指的是项目,项目无法支撑整个城市交通系统。

鉴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上海第二次总体规划专门进行了交通专项规划,上海交通规划研究所承担了其中的交通发展战略与预测评估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上海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框架,为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奠定基础。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定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为了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这次在配合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根据上海特大城市的特点和交通条件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特别注意交通系统规划的优化,以及城市布局、用地调整与城市交通的协调优化。提出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目标是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城市布局、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的原则,增设大型关键交通设施和交通干线,完善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组织,增加客货运输能力,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域内部交通。为此,在交通专项规划中,引入了先进的定量交通预测、分析方法,对各种城市布局和土地使用规划方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城市交通角度对城市结构和土地使用规划调整提出反馈意见;建立了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对道路网、轨道网和高速公路网三大系统进行了的交通评估分析,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和修改调整提供依据;对交通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二) 研究的技术路线

这次总体规划修编,应用了近十年来开发的城市综合交通预测分析方法,这是当前世界上城市交通规划常用的方法。它的核心是出行生成、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四步骤模型。上海交通调查和小样本调查资料及时对模型参数进行更新和调整,符合上海交通出行特征。交通分析评估的基本流程见图2.1。

图2.1交通预测评价分析基本框架

相关资料 模型与方法 预测结果 总体规划文本 人口总量规模 土地使用规划 现状人口变化趋势 人口岗位比率 其它相关资料 人口和岗位分配 交通小区人口和岗位分布 出行生成模型 全方式发生量与吸引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