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设计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材分析:本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通过前面学习已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爱我中华,从何唤起学生这种爱国之情?本课从灿烂的中华文化入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能力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和谐教育、师生互动、多媒体演示

学生分析:通过初二的学习,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中华文化的特点缺乏了解。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活动一:列举学生身边的一些中华文化的现象,直接导入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观看2008年奥运宣传片。提问:片中;有哪些独特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对

中华文化有个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中华文化距离。

活动三:学生从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方面列举例子。从内容上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四:让学生畅所欲言:2008奥运会会徽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民族特

色(“形”与“意”的统一,与西方“写实”很大不同)。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五:观看flash《汉字的演变》,探讨研究生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

一特点及其原因。让学生用形象、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活动六:复习《乡愁》,利用乡愁这一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力量深

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活动七:学生完成P66练习。知道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今天中国坚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和谐社会相吻合。

活动八:1、讲出P66三个历史故事反映的传统美德,结合“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

2、完成P67练习。 3、列举感动中国的人物例子。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感受传统美德。

活动九:1、完成练习:古今传统美德的对比。

2、阅读P67“南京路上好八连”例子感受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知识点。 最后,归纳总结。 1、

课题 :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懂得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

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得丰富和发展。

能力目标:

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培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难点: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活动一:学生阅读P68鲁迅的一段话。提问:你认为鲁迅提到的“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活动二: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问:你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神包含哪些内容?在学生的发言中归纳总结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含义。

活动三:学生齐声朗读P68《我用残损的手掌》。提问: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理解,特别是对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的理解。(结合P69的相关联接)

活动四:学生阅读课本P68——69。提问: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或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P68(一)、P69(末)。让学生清楚、准确掌握民族精神的作用。

活动五:完成P70练习一,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除了长征精神之外,还有哪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表现?其中哪些精神是新时代的表现?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感性的理解,更好的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活动六:学生完成P71练习一。提问:由这一事例,请你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继承民族精神?

最后,归纳总结。

课后练习: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4、列举几例新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 5、我们应怎样传承民族精神?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