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阻R、感抗XL、容抗XC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f、XL~f及Xc~f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R、L、C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抗流作用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它们的阻抗频率特性R~f,XL~f,Xc~f曲线如图6-1所示。其中XL= ωL=2пfL,XC=1/ωC=1/2пfc 。
2.单一参数R、L、C阻抗频率特性的测量电路如图6-2所示。
图6-1 图6-2
图中R、L、C为被测元件,r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L、C元件两端电压UR、UL、UC,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两端电压除以r得到。
3.元件的阻抗角(即U、i的相位差φ) (1)R与r串联时:阻抗角φ为0
(2)L与r串联时:阻抗角φ为arctgωL/r,即arctg2пfL/r
(3)C与r串联时,阻抗角φ为arctg(-1/ωCr),即arctg(-1/2пfcr) 可见在L与r串联或C与r串联时,元件的阻抗角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将各个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差画在以频率f为横坐标、阻抗角φ为纵座标的座标纸上,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即得到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6-3
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的方法如图6-3所示。从示波器上测得一个周期占n秒,输入输出波形时延占m秒,则实际的相位差φ(阻抗角)为φ=m×3600 / n。
三、实验设备
R、L、C元件阻抗特性实验板、交流毫伏表、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四、实验内容
1.测量R、L、C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L取为40mH)
通过导线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接至上图的电路,作为激励源Ui,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使激励电压的有效值为U=3V,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使信号源的输出频率从200Hz逐渐增至900Hz左右,并用导线将r分别接通R、L、C三个元件,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UR、Ur;UL、Ur;Uc、Ur, 并通过计算得到各频率点时的R、XL与Xc之值,记入表1中。
实验步骤:
(1)将函数信号发生器和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中的激励端连接。(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输出”的上面插孔连接“激励Ui”的左面插孔,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输出”的下面插孔连接“激励Ui”的右面插孔)
(2)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电源。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200HZ,,功能设置选正弦。然后用数字多用表的交流20V档位监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波形输出”端电压,(红表笔接“波形输出”的上面插孔,黑表笔接“波形输出”的下面插孔。调节输出电压为3V(可以调成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上限为8.6,下限为0)。
(3)用导线将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的r与R连接。
(4) 用数字多用表的交流20V档位,测得UR,Ur,填入表1中。(数字多用表的红表笔总接r、R的公共端。)
(5)逐渐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直到900HZ,按步骤3测得UR,Ur,填入表1中。
(6)将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的r改为与L(40mH)连接。
(7)将信号源的频率调回200HZ,重复步骤(4)、(5),测得UL、Ur值,(数字多用表的红表笔总接r、L的公共端。)填入表1中。(注意:电感元件值太小实验数据会非常不准确,为此需串联30mH电感(由附近R、L、C串联谐振电路图中取得30mH电感值),即电感取40mH,r不变,激励端如何确定?UL又如何测得?)
(8)将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的r改为与C连接。重复步骤(7), 用测得UC、Ur值,(数字多用表的红表笔总接r、c的公共端。)填入表1中。
2.用双踪示波器观察rC串联和rL串联电路在不同频率下阻抗角的变化情况,按图6-3记录n和m,算出φ,计入表2中。
实验步骤:
(1) 打开示波器电源,待示波器自检稳定后将示波器的一个探头和示波器的输入通道CH1(X)通过探头连接器连接并固定好,并将探头勾形头、接地夹子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波形输出端连接。(探头勾形头接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输出”的上面插孔,接地夹子接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输出”的下面插孔)
(2)重新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200HZ,功能设置选正弦。输出电压保持3V不变。
(3)按一下示波器面板上的AUTO按钮,示波器会自动设置波形显示形式使我们能看到最好的波形显示。记下CH1的Prd(周期)大小即n值,填入表2中。
旋转CH1按钮的上面的Voit/div旋钮和下面的POSITION旋钮可调节波形的垂直宽度和垂直位置。把波形的垂直宽度和垂直位置调节合适。
(4)将另一探头和示波器的输入通道CH2(Y)及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的200Ω电阻r两端连接(200Ω电阻r的左端接探头勾形头,右端接接地夹子) ,CH2通道的输出波形即为电流i的波形。(为什么?)并按一下示波器面板上的CH2按键。屏幕上将出现(CH2通道)电流i的波形信号。如果波形快速闪动,按一下“SET TO 50%”按键或“AUTO”按键使波形稳定。
(5)旋转CH2按钮的上面的Voit/div旋钮和下面的POSITION旋钮可调节波形的垂直宽度和垂直位置。把波形的垂直宽度和垂直位置调节合适。
(6)观察电压U和电流i的波形。按一下示波器控制面板上的RUN/STOP按钮,使波形静止。
(7)按一下示波器控制面板上的CURSORS光标,然后按MENU键下的青色按键选好:光标模式选项选定追踪,光标A选定CH1,光标B选定CH2选项,通过示波器面板上面点亮指示灯的万能旋钮移动光标A、B到合适的位置,记录光标水平相对位置△T,测得m值,填入表2中。(光标A、B的坐标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A->T:光标A的水平位置,A->V:光标A的垂直位置,B->T:光标B的水平位置,B->V:光标B的垂直位置, △T:光标A、B的水平间距, △V:光标A、B的垂直间距),即m值,计入表2中。测量完毕后按一下示波器控制面板上的AUTO按钮,使波形触发。
(8)逐渐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直到900HZ,按步骤(3)、(5)、(6)、(7)测得n、m值,填入表2中。
(9)重新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200HZ,按一下示波器控制面板上的RUN/STOP按钮,使波形静止。将电路实验板中的r改为和L(注意L取为40mH)连接,按一下AUTO按钮,使波形触发,调整
波形高度及位置为合适,重复步骤(6)、(7)、(8)。(周期n值不用再测。)
频率f(Hz) R 1 kΩ L 40 UR(V) Ur(V) IR=Ur/r(mA) R=UR/IR(kΩ) UL(V) Ur(V) IL=Ur/r(mA) 200 300 400 表 1
频率f r、L 串联 n(ms) m(ms)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500 600 700 800 900 mH XL=UL/IL(Ω) 2πfL(Ω) C 1 UC(V) Ur(V) IC=Ur/r(mA) μF XC=UC/IC(Ω) 1 / 2πfC(Ω) Ф= m/n *3600 arctgωL/r 14.11 20.66 26.69 32.14 37.02 41.34 45.15 48.52 r、c n(ms) m(ms) 串联 Ф= m/n *3600 Arctg-1/ωCr -75.9 -69.3 -63.3 -57.9 -52.98 -48.67 -44.85 -41.48 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