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哲学表释
制表人:2000一班 胡国娜
时期 学派名称 米利都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因产生于小亚细爱非斯学派 古 西 腊 爱利亚学派 亚的爱非斯城而得名 来源 产生于爱琴海东岸小亚细亚沿岸的米利都城 产生于南意大利东海岸的希腊殖民城邦克罗顿城 特点 1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 2哲史的开端,是具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哲学流派 1学术团体又是宗教团体有严格的戒律。 3一次使用哲学术语“爱智慧” 1强调事物运动变化,又称为变的哲学。 2把日常生活的深刻观察上升为哲学理论。 3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 政治上代表工商奴隶主阶级。 赫拉克利特: 1:本体论:“火”本原论。 2:辩证法:“一切皆流”对立面的“和谐与斗争” 3:对立统一的思想:“对立造成和谐” 4:认识论:“智慧在于认识逻各斯” 因产生于南意大利西海岸的爱利亚城而得名 1最早提出哲学基础问题的两个概2运用逻辑的力量概括出哲学结论,第一次达到理论思维的抽象 政治上代表贵族《论自然》 色诺芬尼: 1:本体论:“水”“土”万物本原。 2:神是唯一的,不动的。 巴门尼德: 1:“存在”本原论。 2: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 3:认识论:真理与意见是对立的。 芝诺:“反证法” 坚持了原子论学说,后人把它命名原子论学派 为原子论学派 1古代第一个有综合性质的学派。 2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的创立3把对古代自然哲学的研究推向了最高锋,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政治上代表了工商奴隶主阶级的《论自然》 恩培多克勒: 《论净化》 1:四根说:“水、火、土、气” 《物性论》 2:爱恨说:“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3:同类相知说。 阿那克萨戈拉: 1:种子说 2:奴斯说 3:异类相知说 克服了从具体的感性事物中寻找本原的局限,对原子论哲学具有直接的启发作用。但是他们都从本原之外寻找动因,犯了外因论的错误;他们把“爱”、“憎”、“心”等当作本原的动因,表现出唯心主义倾向。 政治上代表了贵族奴隶主阶级的 代表 政治上代表工商奴隶主阶级。 著作 主要人物及观点 1泰勒斯:“水” 2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者” 3阿那克西米尼:“气” 毕达哥拉斯:1本体论:“数” 2:美德论:“和谐” 3:灵魂学说。 评价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探究了万物本原,并试图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说明世界,但未说明原因。有历史局限性。 是原始唯心主义,宗教神秘主义和自发辨证法因素以及科学思维的一种奇特结合。对后世影响深远,哲学上成为巴门尼德以后古典唯心主义的始祖。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观,意识到感觉和理性的区别,但还不懂得二者之间的辨证联系,因而是朴素的和不彻底的。其认识论思想为哲学研究开辟了认识领域,并为后来的哲学家唯物地探讨认识论问题奠定了基础。 唯心论,而且是反辩证法的,但它是哲学发展的必经环节。他们所提出或论证的存在与非存在、一与多、动与静,特别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后来哲学探讨的重大课题。 2从数学研究中概括出哲学理论的。 利益。 念,使哲学真正诞生——思维与存在 阶级的利益。 者,贯穿于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始终。 利益。 指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教师(有知识的聪明人)即智者为核心组成的智者学派 学派。 1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直接产物也是为民主制服务的。 向学员传授各种知识,大都擅长逻辑学和修辞学。 3在思想方面,都关心社会伦理和政治问题。 4在论辩的方法上多采用对立和批判的态度,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等倾向,后来发展为诡辩学派。 非统一学派,政治上代表了不同奴《论真理和反驳》 《论神》 《论不存在者和自然》 普罗塔戈拉的人本主义哲学: 1:本体论“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和混合2:认识论:“知识就是感觉” 3:人本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产物。 苏格拉底的目的论哲学: 1:原因与条件混为一谈。 2:美德论。 3:方法论。 早期在反对唯心,宗教迷信,谴责奴隶主的思想中是进步的,但由于逻辑方法上的文字游戏在世界观上也导致诡辩。正说明了奴隶主民主派的力量大大削弱,于是智者派与奴隶主民主政治一样,最后也走向2他们是专职教育家,拿一定的报酬,隶主利益。 《论德性》 所产生的。” 4:契约论思想:国家法律是“人为约定”末路。 高尔及亚的“无物存在”论 柏拉图在雅典建立了第一所固定柏拉图学派 学校,其领导人是柏拉图。 1古代又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学派。 在政治上代表了2是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路线的开创者,也是贯穿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学派。 3他是从苏格拉底的弟子中间分化出来的影响最大的学派。 贵族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理想国》 柏拉图: 《智者》 1:理念论:理念具本原性、超感性、永《巴门尼德》 完善性、单一性、目的性、等级性。 3:理想国:三个等级、四种道德等。 其对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注意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进步。但其对理念的解释是义相对立的世界观。其知识论是典型的唯素。起关于“共产”的主张影响了后来的空想共产主义者。 恒性和不变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是与朴素唯物主2:知识论:知识等级说、灵魂不死说。 心主义先验论,但在某些方面具合理因这一学派的师生经常漫步在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学术问题逍遥学派 因而得名 1它是西哲史上第一个具有极大的调和主义性质的学派。 2其造诣很深,是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最具有综合性质的学派 政治上克守“中庸之道”,代表了中产阶级的利益。 《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是万物本原。 2:宇宙观 感觉灵魂和理性灵魂及关系。 4:逻辑学:首次把思维方式形式化、系统化。 5: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6:政治学:研究国家的善和幸福。 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使古希水平和知识水平,他在探讨世界本体极其运行原因时。总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种折衷主义倾向。 《论灵魂》 1:实体论:“实体”是一切存在物的基础,腊哲学发展到了高锋。但限于当时的实践3:灵魂学说:灵魂是肉体的形式和机能;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表现出种由于创立者芝诺经常在一个画廊古 罗 马 斯多亚派 (亚多斯)讲学而得名 1是古希腊哲学走向衰落的象征,又是古罗马哲学兴起的标志。 2具有强烈的宿命论、禁欲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倾向。 适应了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统一的需要,并一度成为官方哲学。它适应了大奴隶主阶级和集权统一的需要。 1:逻辑学:研究和发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在认识论上深入研究了知识的起源和真理的标准问题。 2:物理学:本体论,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改造了赫拉克利特的学说。 3:伦理学:宿命论思想;禁欲主义思想;世界主义思想。 对形式逻辑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它的本体论是唯心主义的有神论。世界轮回说是荒谬的。其伦理思想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反映,后来也为基督教所利用。 这一学派以怀疑的态度对待一切怀疑主义学派 认识问题,否定任故称怀疑学派(皮浪学派) 1继承并系统地总结了欧哲史上怀疑主义思想,从中得出了否定知识的消极结论。 十分明显,并因此否定了知识的可能性。 3其怀疑主义结论是在对知识的探讨研究中产生的,又称“研究学派”。 代表了衰落中的大奴隶主阶级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消极反映。 《皮浪学说概述》 《反数学家》 1:认识论:否定感性认识的可能性; 否定理性认识的可靠性。 2:伦理学思想: 基本命题:“最高的善是不作任何判断,随之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如影随形。”既哲学上的怀疑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灵魂的安宁,达到“不动心”。 是作为伊壁鸠鲁哲学和斯多亚派哲学的对立物。他看到了认识和真理的相对性,对人的认识和发展有积极意义。但要人放弃认识和判断,这是错误的。怀疑论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听天由命、无可奈何、安于现状的消极悲观情绪。 何知识的可能性,2它把以前各派哲学间的矛盾暴露得由于兼收并蓄希腊各派观点而得折衷主义学派 名 1公开主张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希腊各派哲学,并用拉丁文翻译了大量的希腊著作。 2哲学上主张君主、贵族、民主派三种势力联合专政。 在政治上它主张君主、贵族、民主派三种势力联合专政。 《论神性》 西塞罗: 《论目的》 1:坚持“理念论”,反对“原子论”。 《论国家》 2:用怀疑主义反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3:在伦理学上继承了斯多亚学派的禁欲主义和宿命论思想,反对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4:政治上提出了理想的国家方案。 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并且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 在罗马教会中产生,是一些专门宣传和论证基督教教父学 他们的神学学说被称为教父学 1是为基督教信仰服务的,本质上属于一种神学学说。 2也吸收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一些研3所制定的教义,主要是把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主义同基督教圣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所有基督徒的行为准则。 在政治上,教父学代表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为维《辩惑篇》 基本观点:1:一神论的创世说。 《论异端2:原罪说 无权成立》 3:“三位一体”的救赎说。 《论上帝之城》 5:《圣经》绝对论。 6:教义总纲—信、望、爱 他们极力宣扬蒙昧主义和信仰主义。这一思想后来为中世纪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神权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罗马教皇建立世界性的神权统治提供了理论根据。 信仰的理论权威。究成果,因此又不完全是宗教迷信。 护奴隶制服务的。 《论灵魂》 4:天国报应说。 《忏悔录》 7:教权至上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