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石嘴山三中2018届第三次模拟语文测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得详细一点,孔子也许会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

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 《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 《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 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 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 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 《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C. 《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D. 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具体的语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别,文字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错误;B项,“就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原文“没完全描写出”;D项,“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自然碰的巧,并不是创作者不是刻意为之” 错误,原文“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C项“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并列”。

点睛:分析文章的内容比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要仔细分析材料中的论证部分内容。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语言能够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深刻美”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策划大师的时代

吴晓波

在枯燥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心甘情愿地被一些热门话题包围着,有时候哪怕是你卖了一个破绽,那本身就可以构成一个热门话题。对此,作为国内“最著名”的策划大师,吴先生是心领意会得很。

日前,失业在家的吴先生开办了一次“热门话题培训班”,就在这次人数严格限制的培训中,他一下子就救活了十来个“奄奄一息”的社会名流。

第一个来讨教的是一位作曲家:“我作了一首流行歌曲,但就是流行不起来。” “首先你要有一个可以流行的大新闻。比如说,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你在西北的某个乡村客栈的土墙上发现的,现在你愿意出价一百万元寻找这位词作者。”

“但那是我自己写的。”

“这不挺好嘛,你可以省下这一百万元。” “可是,如果真有人硬说这是他写在土墙上的呢?

“难道你不会对当今社会的世风日下表示你的极大愤慨吗?这样,你很快就可以为自己树立起一个正义者的形象。”

热烈的掌声之中,一位大胡子画家哭丧着脸说:“我画了二十年的油画,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知音。”

“在市场经济中,人的价值首先是以货币的形态体现的……,

画家听得一头雾水。吴先生不耐烦起来:“你应该立即把你的画背到上海外滩,并标价一百万美元,少一分钱也不卖。”

“一百万美元?如果有一百美元,我就给你30%的回扣。”

“傻瓜,你难道真的指望进账一百万美元?只是这样一炒,你的名声不就上去了,人一著名,画不就同时著名起来了吗?”

画家听得热泪盈眶,几乎要跪下来了。这时,一位身强力壮者把他挤到了一边:“我们企业的品牌老是打不响,你能给想个法儿吗?”

“企业的品牌就像一个苹果,你说,什么样的苹果最好吃?”循循善诱的吴先生说。 “甜的苹果。”显然,这位企业家的智商很有限。

“错,是大家都来抢的苹果最好吃。如果有一家美国公司出价一亿美元收购你的品牌,而几乎同时又有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你猜会出现一番怎样激动人心的景象?”

“但是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美国企业?”

“你不会自己到美国或德国或日本去注册一家公司吗?在那里注册一家公司,就像到菜市场买一株白莱一样容易。”

“如果真的被收购了……”

“错,你决不可以被收购。你应该经过了百般讨论、研究之后,在董事会上一举否决“外国人”的收购提议。很快,你的品牌就会成为一个国产名牌。”

一阵更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娇滴滴的声音越过所有的嘈杂,打动了吴先生的心:“吴先生,我演的电影已经好久没有轰动了……,

“这已经不是新闻了,你为什么不让自己成为一个癌症患者?”

花容顿时失色。只听吴先生慢条斯理地说:“你应该知道,没有什么比同情心更具有票房

价值了。”

“但如果我一直不死呢?”恍然大悟的女演员还有点心有余悸。

“那不正好吗?你每年可以炒它一把,你演的每一部电影都会成为自强不息的典范。” 接下去的是一位可怜的导演:“我有一部片子,卖了一年还没有出手一个拷贝。” “这很简单。你可以让片中男主角突然失踪了,然后在每个电影院都贴上寻人启事。” “听说这一招已经有人用过了。” “那你可以请观众来修改細节。” “这一招好像……”

吴先生咬了咬牙,看来他并不是唯一的策划大师,“那只有最后的一招了,你可以请广电部封杀这部影片。”

“你还不如建议我自杀算了。”

“当然这只是传闻。当这一消息传遍了国内所有晚报之后,你便出来辟谣,并同第一个发布谣言的记者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官司。”

导演若有所悟,但他还是不放心:“这不是坑了那位记者吗?”

“嘿,当今的记者谁不争着想当被告?炒来炒去,大家的知名度全上去了。你可千万不要把这个机会轻易给了别人!”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开头写人们总是心甘情愿被热门话题包围的现象,为下文策划大师吴先生的“热门话题培训班”成功举办埋下了伏笔。

B. 小说叙述几位“奄奄一息”的社会名流求助策划大师的故事,主要采用语言、神态细节、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 小说中求助者的身份有作曲家、画家、企业家、演员等,可以看出社会上这些行业存在炒作投机现象流露出作者的批判意味。

D.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构思却很巧妙,通过是先生对求助者的事业特殊“策划”,让人反思在面临职业进步发展时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5. 请结合吴先生对求助者的“策划”建议,简要分析吴先生的人物形象。 6.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案】4. B 5. 吴先生是一个善于利用人们的盲从心理、懂得看客下菜毫无道德底线的投机者。①吴先生懂得社会大众对热门话题的关注心理,能顺利开办“热门话题培训班”,说明他懂得并善于利用人们的盲从心理。②善于炒作话题,没有道德底线,看客下菜。他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